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护航——15世纪以来海军首度远征: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45分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也是中国军队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材料二:当欧洲的资源,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其工业文明的发展的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将那只邪恶的手伸向了非洲这块未开荒的“处女地”。长久以来,非洲大地上军阀混战,粮食稀缺,部族矛盾尖锐,民不聊生。这其中欧洲殖民主义负有主要责任,甚至是撤出后,依然保持在当地的势力,大肆攫取非洲的资源。索马里海盗是他们利益掠夺背后的其中一个毒瘤之一,是以前的殖民主义和当今国际政治秩序、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所造成。


    图一


    图二 海军护航编队路线图


    ——环球网:索马里海盗是欧洲殖民主义的产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5世纪的那次远征的最远点是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为上述材料一中的两次远航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共同标题,你会选择_________?
    A.经贸之旅
    B.和平之旅
    C.亮剑之旅
    D.开辟之旅
    (3)材料二认为欧洲殖民主义者对非洲落后负有主要责任,你知道他们在16世纪从非洲向美洲贩运黑人的贸易被称为什么?请写出图三箭头B所示航程的携带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图三所示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极大灾难,但也有积极的一面,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分别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


    本题信息:2009年山东省中考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护航——15世纪以来海军首度远征: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45分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 主要考查您对

郑和下西洋

罪恶的“三角贸易”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郑和下西洋
  • 罪恶的“三角贸易”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
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
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4、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废止了远洋航行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隐藏目的: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出了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外,还有一个隐藏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三角贸易”:
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
“三角贸易”发生的历史背景:
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走上了殖民扩张的和殖民掠夺的道路;
2.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的种植园,需要大量劳动力;
3.美洲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
4.贩卖黑奴可以获取暴利。

“三角贸易”的影响:
1.欧洲:三角贸易为欧洲聚敛了大量财富,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繁荣;
2.美洲:黑人大量移民美洲,为美洲的开发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非洲:非洲失去了大量人口,黑人遭到前所未有的歧视,生产被破坏殆尽,严重阻碍了非洲的发展。
三角贸易示意图: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护航——15世纪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