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年11月26日,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宜宾)的最后一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材料二  作为长江干流上游河段,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达1.12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蕴藏总量的16%,位居国家规划的12大水电基地之首。目前,金沙江下游河段在建和拟建的4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38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744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
    材料三  西南地区图
    (1)与三峡工程(水电站)比较,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内降水丰富,河流众多,试对区域内地貌形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N所在地形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图中环境问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四川省模拟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6年11月26日,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宜宾)的最后一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材料二 作为长江干流上游河段,金沙江水...” 主要考查您对

外力作用与地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河流的综合开发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外力作用与地貌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 河流的综合开发

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2、表现形式:
    ①风化作用(最主要形式):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②侵蚀作用:岩石和矿物经由媒介如水、冰、风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动与瓦解。
    ③搬运作用: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④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因外力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以及含溶解质的水溶液受蒸发或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堆积作用积聚过程。
3、对地表的影响: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宜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坡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1、资源短缺
(1)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短缺。
(3)典型事例: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2、生态破坏:
(1)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成因:自然植被遭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
(3)典型事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小时;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日益减少。

3、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成因 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坡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大量的垃圾任意堆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嗓声污染 交通、工厂等 噪声—无形杀手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人海洋 渤海湾赤潮、日本水误湾事件、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田纳西河、长江为例):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防洪
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造成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
(2)发电: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量大。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不中。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1/3
(4)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1)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因落后,特别是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移民环境容量不足,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障碍
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2)移民安置条件
三峡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从宏观、库区移民结构、土地资源三方面分析)
三峡移民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使得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工作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进行
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的支援。对三峡库区移民,国家首次实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
(3)开发性移民
过去水库移民长期沿袭按被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的做法。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等赔偿费用完,移民的生活往往仍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
开发性移民也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1)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下游:
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调节局地气候。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库区: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
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
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区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等

(2)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淹没耕地、文物古迹、水生生物
二是影响较大,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问题等
三是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水库地震、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等

(3)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总的来说,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奇峰秀色还在,峭壁陡岩尚存。建成后还会出现新的景观。
通过迁移重建、原地保护、开发新的旅游区等加以保护。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6年11月26日,金沙江下游(攀枝...”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