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中新网2007年4月13日电 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和认意,温家宝总理连日展开筹备已久的访日之行,于今天下夺结束这次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融冰之旅”。读材料及图,完...” 主要考查您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世界经济全球化:
(1)经济活动的扩散
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它们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
发展中国家:即所谓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从全球看,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通过对外掠夺和殖民进行扩散,使核心地区扩散到北美、日、澳等地,拉美、非洲和亚洲变成边缘地区。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技进步(缩短世界距离,加强了全球联系)。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学技术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需要引进资金和技术。加上政局动荡,南北差距扩大。
拉美地区发展较快;东亚、东南亚吸引外资较多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南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的供应地;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础薄弱、吸引外资条件差、北非和西亚困难较多,发展中国家差距将扩大。
区域经济一体化
(1)世界经济区域化
特点: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和外向的竞争性,在集团内部实行关税互惠,实现互补合作
地理位置靠近,经济联系密切,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形成原因大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的
发展中国家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抗发达国家
(2)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欧盟:1948年“荷比卢经济联盟”;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33年“欧洲联盟”,是世界最早的区域化集团,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经济货币联盟、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共同的司法和警务合作是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目前有15个成员国,2004年5月1日又有10个国家加入。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开始运转,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成为和欧盟抗衡的共同市场。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我国在1991加入,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开始向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迈进。
与“中新网2007年4月13日电 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和认意,温家宝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