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主要考查您对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都在人的价值方面强调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但是智者学派片面强调人的需要,否认对人的约束,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需要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于人的重要性。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限定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显然,比较的关键在于把握两者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比较的领域大体上包括研究对象、人的作用和人在社会上的行为等方面。
“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
(1)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2)思想主张:
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美德来自于知识;
③主张“认识你自己”,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意义: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苏格拉底对“人”的探索: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哲学家。这一时期,智者学派的思想比较兴盛,在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人们贪图没有节制的个人自由和个人享受,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同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也带来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于是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批评颓废的社会风气,在寻找人的价值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苏格拉底对于“人”是什么作了如下回答:
(1)人的本质是理性,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这就确立了人的理性主体的地位。
(2)人的灵魂(理性)是至善,德行即智慧,智与德是合一的。
(3)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因此一切使人德行完善的只有知识,因此,“美德即知识”。
(4)人之所以要求知,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5)人要在理性的支配下去追求和生活,“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苏格拉底:
1、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生于雅典。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早年学过雕刻手艺,后弃而从事探索伦理哲学,坚持“认识自己”是人类的第一要务。关于他的前半生,人们所知不多。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阿里斯托芬的《云》上演(前423),剧中将苏格拉底描写为开“思想店”的诡辩家,据此可知当时他已有名。传说特尔斐阿波罗神托所有言:世间不再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他自奉俭约,招收弟子,但不收学费。常在雅典街头与人辩论诸如正义、勇敢、德性、节制、真善美等课题,旨在寻求和确定其一般的概念。反对智者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每以揭露矛盾、诘问对方将论辩引至他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种方法便得名为苏格拉底的讽刺或反诘法。
2、他主张德性就是知识,所谓“知道合一”。苏格拉底还鼓吹灵魂不死或灵魂轮回。他所说的概念在本质上并非来自具体事物,勿宁说是具体事物来自概念(灵魂中所固有的东西);
人的认识即知识的获得,只不过是对此概念的回忆,这是西方早期的一种唯心论先验论。
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地加以攻击。被以安尼托为首的民主派控告,罪名有二:一是不信官方宗教、企图另立新神(他的“灵迹”),二是败坏青年。在法庭上虽否认他犯有任何罪行,但终被判处死刑(饮鸩)。
他在逻辑学方面的贡献是:
首次提出归纳和定义的方法。苏格拉底本人无著作,其事迹主要见于柏拉图、色诺芬等弟子的记述;
也是柏拉图大部分“对话”的中心人物。他的思想言行深深地影响了柏拉图等,并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与“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