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学三年级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设想有一个已知边长为a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是ρ的液体中,如下图所示.由于前后两侧面(左右两侧面)在液体中的深度相等,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也相等,因此受到的压力相等,作用效果相互抵消.而上下两表面却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F;则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受到的压力为F=        .因此液体会对正方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和向下的压力的差F=        .实际上,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正方体的浮力.若将该正方体投入水中,则它静止时将        于水中.(p水>p物)

    本题信息:物理单选题难度极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设想有一个已知边长为a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是ρ的液体中,如下图所示.由于前后两侧面...” 主要考查您对

浮力产生的原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作用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如图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立方体,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所受水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而上、下两表面处的液体中不同深度,所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同,因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不相等。下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因而产生了浮力,所以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即F=F向上一F向下

对浮力产生原因的说明:
(1)当物体上表面露出液面时,F向下=0,则F=F向上。如: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如:桥墩、拦河坝等因其下底面同河床紧密黏合,水对它向上的压力F向上=0,故物体不受浮力作用。可见产生浮力的必要条件是:F=F向上—F向下>0,即F向上>F向下。当F向上=0或F向上≤F向下时,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3)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的不同深度,所受的压力差不变,浮力不变。
(4)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物体各个表面压力的合力。因此,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浮力和液体的压力不能同时考虑。

对“压力差法”的理解: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 F一F(F表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 F表示物体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下的压力)。此方法多用于求解形状规则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例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下表面距水面30cm,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Pa,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N。(g取10N/kg)

解析: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为S =0.01m2,上表面距水面的距离:h=0.3m—0.lm=0.2m。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为: 0.2Pa=2×103Pa;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pS =2×103Pa×0.01m2=20N;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0.01m。=30N。
物体受到的浮力:

答案:3×103  10


发现相似题
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