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1)请填写以下新文化运动ABC三个代表人物的姓名。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

    (2)图A人物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_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图B人物发表《_________》,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图C人物创作的白话小说《_________》,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5)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图ABC的人物身份,请你为图D补上一位人物。D是: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福建省期中题历史综合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请填写以下新文化运动ABC三个代表人物的姓名。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2)图A人物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_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 主要考查您对

《新青年》的创办

文学革命

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新青年》的创办
  • 文学革命
  • 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青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并从上海迁到北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复刊后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后来,《新青年》迁到北京,主要撰稿人还有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道思想。那时候,《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
《新青年》:

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同意设立京师大学堂,官书局即并入其中。戊戌政变后,京师大学堂停办,至1902年才得恢复。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改为“北京大学校”,后来称“北京大学”。可见,北京大学的演变过程是始终和中国社会的政治大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北京大学原先的名声并不好。京师大学堂初办的时候,学生都是在京任职的官员,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有听差,老师讲课时,要由听差通知:“请老爷上课了!”所以这个号称全国最高学府的京师大学堂被人戏称为“官僚养成所”。民国初期改为北京大学后,学生受科举制度的影响,仍把大学看成是“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因此校内管理混乱,没有多少学术气氛;学生思想涣散,如此校风能否扭转,对蔡元培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蔡元培来到北大以后他制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也基于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大胆和先进的。他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他的“思想自由”,包括了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他们“兼容并包”也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为此,他聘请了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任教。
他亲自到陈独秀的居所邀请他到北京大学主持文科;请刚从美国留学回来、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任北京大学教授;请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请提倡新文学的刘半农任教授;还请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夏元瑮主持北京大学理科。这批新文化运动健将和学术精英的到来,使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文学革命:
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学革命。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为文学的正宗,用来取代文言文。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反对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主张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陈独秀的文章,是文学革命的正式宣言书。
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并非单纯的文学运动,它是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须言之有物,不做无病呻吟。”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的全面革新和解放,使中国文学告别古典,走向现代。
胡适: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早年在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1917年回国,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论争。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去台,1962年去世。胡适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
“德先生”和“赛先生”:
指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五四运动重要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Democracy意:“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Science意:“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性质:
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之后再文化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须言之有物,不做无病呻吟。” 陈独秀提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后期的性质是:
后期是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1.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
2.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
4.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
5.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李大钊及其发表的文章:


发现相似题
与“(1)请填写以下新文化运动ABC三个代表人物的姓名。A、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