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问答题
    按下列各小题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某物体A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物体受到的力.
    (2)如图乙所示,由发光点A发出的光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发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S点,试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位置,标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及电源的正极.

    魔方格

    本题信息:物理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按下列各小题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某物体A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物体受到的力.(2)如图乙所示,由发光点A发出的光射到水...” 主要考查您对

光的反射的光路图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光的折射的光路图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

力的示意图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光的反射的光路图
  •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 光的折射的光路图
  •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 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
  • 力的示意图
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一点
入射光线AO:射向反射面上的光线
反射光线OB:被反射面反射的光线
法线ON:过入射点O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作图时,ON常画成虚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

 
几种特殊的光路:
①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零度,反射角也为零度;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但两光线方向相反
②互相平行放置的平面镜,当光照到其中一块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经另一个平面镜反射后,与原入射光线平行
光反射时的作图方法:
类型 作图方法
已知入射光线作反射光线 先找出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直线——法线,将法线作为角的一边,以入射点作为角的顶点,在图中作一角等于入射角的线,该线就是反射光线,并注明光线方向
已知反射光线作入射光线 先找出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直线——法线,将法线作为角的一边,以入射点作为角的顶点,在图中作一角等于反射角的线,该线就是入射光线,注意光线方向是从光源射向入射点的
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先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此线为法线。过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交点(角的顶点或者说是入射点)作垂直法线的一条直线,该直线为平面镜的位置

例:如图所示,在0点放置一个平面镜,使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太阳光经0点反射后,水平射入窗口P中。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析:可先画出O点射向窗口P的反射光线,再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最后过O点作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入射角+ 反射角:180一60=120,又因为反射角: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
答案:如图所示


平面镜成像作图依据原理:
1.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左右相反;(5)成虚像。

作图规范化要求:
1.平面镜的反射面和非反射面不能混淆,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上短斜线。
2.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要画成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行进的方向。实物用实线表示。
3.虚像、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4.为了表示实物和虚像的对称点,实物和虚像都要标上箭头或字母。
5.要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体之间相对于镜面总是对称的”作图,我们称这种作图方法为对称法;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即根据光的传播路线作图,我们称这种作图方法为光路图法。
例1: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如图1所示,请作图找出发光点的位置。

方法一:对称法
①将两条反射光线向镜后反向延长(注意:镜后的反向延长线必须用虚线),使之交于S'点;
②由S'点向镜面作垂线,使之与镜面交于O点,再由O点向镜前延长到S点,使SO=S'O(注意:发光点与虚像点之间的连线必须用虚线),则S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答图1所示)。

方法二:光路图法
①分别由两条反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向镜面作垂线(即法线)。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相交得到的点即为发光点(如答图2所示)。
注意:法线必须用虚线,入射光线必须标出传播方向。

例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2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分析:本题要求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若题目没有特别要求根据哪种原理作图,我们也可以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方法一:对称法
①在物体AB上确定两个(或多个)能描述物体形状的点AB(或多个点)。
②分别由AB两点(或多个点)向镜面作垂线,并延长至镜后A'B'(或多个点),使镜后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与镜前各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用虚线连接镜后各对称点即可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答图3所示)。
注意:物点和像点之间的连线必须用虚线,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必须用虚线。若物体有方向,则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也必须标出方向。
方法二:光路图法
①在物体AB上确定两个(或多个)能描述物体形状的点AB(或多个点)。
②分别由AB两点向镜面作两条入射光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每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③分别将作出的每条反射光线向镜后反向延长并交出A'B'两点(或多个点),用虚线连接A'B'即可得到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如答图4所示)。
注意:法线、镜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及物体成的像都必须用虚线。若物体有方向,则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也必须标出方向。

光的折射光路图的作图关键:
进行光的折射画图的关键是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1.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

2.说明:
(1)弄清一点(入射点)、二角(折射角、入射角)、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含义。
(2)光的折射具有可逆性。
例1:如图所示,光线AB射向玻璃板,请作出光线在玻璃板左右界面处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画出两条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例2:如图所示光线AB射向三棱镜,请作出光线在玻璃界面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画出两条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极颠倒:
       地球磁极倒转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将影响整个自然界。专家们指出,最大的灾难莫过于强烈的太阳辐射?。平时,这些宇宙射线在太空中就被地球磁场吞没了。然而地球两极倒转过程中一旦地球磁场消失,这些太阳粒子风暴将会猛击地球大气层,对地球气候和人类命运产生致命的影响。这一天如果真的到来,一些低轨道人造卫星也将完全暴露在太阳电磁风暴的吹打中,不久就会被完全摧毁。

       这些变化将给卫星等航天器带来巨大危险,因为地球磁场对于来自外太空的高能量辐射有保护作用,就好像给卫星等航天器穿上了一层防辐射服。如果地球磁场发生了变化,那么围绕地球旋转的成千上万颗卫星和其他航天器将失去地球磁场的保护,它们将毫无保护地受到外太空高能辐射。

      另外,许多靠地球磁场导航的生物,诸如燕子、羚羊、鲸鱼、鸽子?和趋磁性细菌等,都会迷失方向。
安培定则内容:
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性质: 
     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对一小段直线电流也适用。环形电流可看成多段小直线电流组成,对每一小段直线电流用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判定出环形电流中心轴线上磁感强度的方向。叠加起来就得到环形电流中心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是基本的,环形电流的安培定则可由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导出,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对电荷作直线运动产生的磁场也适用,这时电流方向与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同,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
定义: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物: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等值:两个力大小相等
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共线: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说明:
①二力平衡时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②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既可用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也可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确定受到的力是否平衡

隐含“二力平衡”的变形题:
    考查二力平衡与平衡状态的试题很多,形式变化多样,有一些条件很直接,而有时具有隐蔽性,但始终遵循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对应关系,准确把握这一关系,适应多变题型。题型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例:如图所示,各用4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4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一端固定(与挂环相连的一端),叫做固定端;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做自由端。测量时,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是一端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的受力之和所以在本题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而把弹簧测力计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合力是零。
答案:D

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对力是否是平衡力,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只要两个力“同体、等大、反向、共线”,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另一种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判断,如果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受到一对力而运动状态保持不变,那么这一对力就是平衡力,反之,就不是平衡力。
例1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七,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解析:互为平衡力的两个力应满足:受力物体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A 项中的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 项重力和支持力四个条件都符合,是平衡力;C项中的两个力不满足受力物体相同和方向相反的条件,不是平衡力;D项中的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刚好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二力平衡的意义:
    二力平衡是力的分析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若一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我们了解了其中一个力,对另一个力也就了如指掌。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将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重力,根据等大、反向、共线的关系,也就知道了支持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

二力平衡的作用效果:
    二力平衡的效果不仅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还使物体发生了形变(只不过有时效果不明显,但形变还是有的,如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发生了微小形变)。因此,两个力并不是完全抵消而没有产生任何力的作用效果。

补充:
(1)物体在两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再加一对或多对平衡力,物体将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可以通过受力图形象地描绘出来。

二力平衡的应用: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时,就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
(2)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桌面对他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3)悬挂着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吊线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二力平衡。
(4)在水平道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二力平衡。
(5)在竖直方向,汽车受到向下的重力和路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定义: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力的大小 用线段长短粗略表示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点画在线段的起点火箭头处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1)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

(2)确定力的方向,然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

(3)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并在箭头旁标出所画力的符号;

(4)在同一个图上画几个力的示意图时,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大小相同的力线段长度应相等。如图所示为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1.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力,我们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如图所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1)选定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的力);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
(3)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在力的作用点上。

提示: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不可随意画在线段的其他部分,一般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压力要画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当一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这几个力的作用点都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例: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甲水平向左推,用力 6N,乙向左上方与水平方向成30角拉,用力9N,作出这两个力的图示。
解析:作力的图示,应按要求标明角度大小,在一个图上,不管有几个力,标度都应统一,又因为线段的长度最好是标度的整数倍,所以取标度为3N。
答案:如图所示

发现相似题
与“按下列各小题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某物体A在光滑水平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