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B、C、D、F四种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D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E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子是极性分子
    B.因为E元素的非金属性弱,故其氢化物的水溶液呈弱酸性
    C.EF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A的单质能溶于热的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中
    本题信息:2012年广西自治区期中题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唐丽丽(高中化学)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B、C、D、F四种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D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元素形成的气态氢...” 主要考查您对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

8电子稳定结构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 元素的性质
  • 元素周期表
  • 8电子稳定结构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3)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形成原因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均匀,对称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
 存在的共价键   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极性键
 分子内原子排列  对称  不对称
举例说明:


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An型分子(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单质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O3例外),AB型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对于ABn型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通常有以下判断方法。
1.根据分子的立体构型判断
判断ABn型分子是否有极性,关键是看分子的立体构型.如果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三角双锥形、正八面体形等空间对称的结构,致使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若为V形、三角锥形、四面体形(非正四面体形)等非对称结构,则为极性分子。比如H2O分子中虽然2个H原子轴对称,但整个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不对称的:,负电中心在a点,正电中心在b 点,二者不重合,因此是极性分子。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将液体放入适宜的滴定管中,打开活塞让其缓慢流下,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液流,流动方向变化(发生偏移)的是极性分子.流动方向不变的是非极性分子。
3.根据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是否全部成键判断
ABn型分子中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电子若全部成键(没有孤电子对),此分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Cl4等;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若未全部成键(有孤电子对),此分子一般为极性分子,如H2O、 PCl3等。
4.判断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
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如BF3、CO2、CH4、SO3等分子中,B、C、S等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主族序数,是非极性分子;H2O、 NH3、SO2、PCl3等分子中,O、N、S、P等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不等于其主族序数,是极性分子。


元素的性质:

由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使元素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1)元素性质同: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异: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2)单质性质同:均为强还原性(均与O2、X2等非金属反应,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银白色,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异: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依次变易,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趋向减小
(3)化合物性质
同:氢氧化物都是强碱。过氧化物M2O2具有漂白性,均与水反应产生O2;异: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注: ①Li比煤油轻,故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封存在石蜡中。 ②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③与O2反应时,Li为Li2O;Na可为Na2O,Na2O2;K,Rb,Cs的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卤族元素的性质:

(1)相似性:
①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的负价均为-1价。氯、溴、碘的最高正价为+7价,有的还有+1、+3、+5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及水化物的化学式通式分别为X2O7和HXO4(F除外)
②卤族元素的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X2);均能与H2化合:H2+X2=2HX;均能与水不同程度反应,其通式(除F2外)为:H2O+X2HX+HXO;均能与碱溶液反应;Cl2、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逐渐减小,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相似相溶)。
(2)递变性:
①原子序数增大,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②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从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从气→气→液→固,溶沸点逐渐升高;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与水反应的程度逐渐减弱。
③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④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⑤最高正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氟没有含氧酸)。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
注意:①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②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排成的,他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①周期的含义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这样每个横行为一个周期。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 个周期。
②周期的划分
 
(2)族
①族的含义在周期表中,把不同横行(即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叫做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为一族。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18 个纵行,它们被划分为16个族。
②族的划分
 
(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8电子稳定结构:

每个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规律总结:

①分子中若含有氢元素,则氢原子不能满足最外层八电子稳定结构,但它满足K层为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同样Be原子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在其化合物中最外层电子数也不可能满足八电子的稳定结构。
②分子中若不含有氢元素,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判断:若某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八,则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满足八电子的稳定结构;否则不满足。例如:CO2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四,二者之和为八,则碳原子满足最外层八电子稳定结构;氧元素化合价为-2(其绝对值为2),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六,二者之和为八,则氧原子也满足最外层八电子的稳定结构。如NO2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氮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为五,二者之和为九,故氮原子不满足最外层八电子的稳定结构。再如BF3分子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硼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为三,二者之和为六,故硼原子不满足最外层八电子的稳定结构。
③若为同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则看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其在分子中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之和是否为八,若为八,则其最外层满足八电子结构,反之不满足。如常见的X2(卤素单质)、O2、N2等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原子最外层为八电子稳定结构。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B、C、D、F四种元素的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