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2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图二是什么生产工具?相对于图一它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材料二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材料三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2)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材料四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2分)材料一 图一 图二(1)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图二是什么生产工具?相对于图一它的进步性表...” 主要考查您对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官营含义:

    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官营手工业经营特点:

    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其生产范围广泛,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
    古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由于官营手工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低,生产效率低,弊端丛生。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5)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
    (6)手工业生产布局虽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手工业三种形态比较: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一种副业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剩余产品投放市场
    官营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少量投放市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投放市场

    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
    (2)特点:
    ①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
    ②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③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3)优势: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4)不足: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

    官营手工业发展演变过程:

    从西周到前朝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1、冶铜业: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
    ②夏朝: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
    ③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种类、数量增加,作坊规模大。
    ④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造型灵便轻巧;青铜防锈蚀技术先进。
    2、冶铁业:
    ①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②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能制造钢剑。
    ③汉朝:开始用煤做燃料。
    ④南宋:用焦炭冶铁。
    3、炼钢业:
    ①春秋时期:发明冶炼钢的技术。
    ②两汉时期:炒钢技术。
    ③南北朝时期:灌钢法。
    4、丝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丝织业。
    西周:出现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有“丝国”之称。
    战国时期:丝织品种多、产量大。
    唐代:缂丝技术。
    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产品种类繁多
    5、瓷器:
    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瓷(彩陶、黑陶、白陶)。
    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
    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明窑。
    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宋元代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元代的劳动妇女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与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先进的技术传播,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逐渐成为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棉纺织业也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期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出现了纺车,弹弓,织布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弓、织机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的衣服原料。元朝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很快,松江成为了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江南一批小镇也因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经私营手工业营特点:

    唐代前,主要从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作坊进行;明后期雇佣劳动出现;曲折发展,持续扩大。


    私营手工业发展演变过程:

    春秋战国时兴起,唐宋后显著发展,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私营手工业:

    (1)兴起:春秋时期
    (2)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的兴起。
    (3)发展:明代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4)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唐代以前: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
    ②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加深;
    ③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看,私营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与艺术品的完美结合,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③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2分)材料一 图一 图二(1)材料一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