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高度,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次数之和称之为历时。读下面“水位过程线与历时曲线”图。回答(1)——(3)题。

    (1)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2)该观测站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若在该测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后,则历时曲线上的M、N点将
    [     ]

    A、M、N同时右移
    B、M左移,N右移
    C、M、N同时左移
    D、M右移,N左移
    本题信息:2010年河北省期末题地理单选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高度,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次数之和称之为历时。读下面“水位过程线与历时曲线”图。回答(1)——(3)题。(1)该河流的...” 主要考查您对

水体的组成

河流补给形式及特点

河流特征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水体的组成
  • 河流补给形式及特点
  • 河流特征

水体组成: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分类   备注
空间分布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
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
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水循环周期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其它

水圈:

地球上的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


水体的类型:

海洋水:最主要的,占96.53%。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陆地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陆地淡水:冰川是主体(2/3)

水体之间的关系:

从水的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

水体相互关系 图解 说明
大气降水与河流水
大气降水是陆地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冰雪融水与河流水
冰川储存固态水,输出液态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地下水与河流水
河流水与地下水有互补关系,A 图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图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湖泊水与河流水
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蓄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补给河流水,人工湖泊——水库的调蓄作用更明显
 
地下水:

(1)类型
类型 定义 补给 主要特征
潜水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埋藏较浅
承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潜水 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藏较深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河流补给指河流的水源,一般分为5类:

1、雨水补给:
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发生在春季,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的特点,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
3、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也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较温润的山区。冰雪融水补给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位面积出水率高,并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
4、湖泊沼泽补给:
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较小。
5、地下水补给:
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变化更为平缓,径流的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河流一般很少为单一补给,通常是具有某种补给类型占优势的混合补给。


河流水补给形式及特点:

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季节变化 我国的分布 世界的分布 其他特点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雨季);②不连续;③ 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汛期出现在雨季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大部分河流 径流变化和当地的降水特点有着密切的关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春季);②有连续性; ③水量稳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 形成春汛 东北地区 寒温带、亚寒带地区的河流 对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春旱有积极的意义
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夏季);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汛期出现在夏季,径流量不大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
湖泊沼泽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全年);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对河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普遍;我国的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普遍 当湖泊面积减小时,调节作用减弱,易发生洪涝灾害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全年);② 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②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最稳定的补给源 普遍;我国济南小清河上游;我国西南J喀斯特地貌区 普遍,喀斯特地貌区 地下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

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分析:

1、依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径流变化较大,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而可靠;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特别提醒: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有水源互补关系。
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地下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和水库(人工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延缓、削减洪峰;枯水期释放蓄水,补充、稳定径流。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水位变化: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
(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流速:

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含沙量:

从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

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冰期:

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例:
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入海口

盐度:

入海口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雨季结合。
例:长江:冬季――盐度高夏季――盐度低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

(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
(1)河流长度、流向
(2)流域面积
(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
(4)河网形态、密度
(5)落差或峡谷分布
(6)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重点解析——等潜水位线:

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
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等潜水位线方法:

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
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特征

应用

数值

判断地势分布和河流流向: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疏密

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密—流速快;疏—流速慢

走向和
弯曲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

闭合

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水井的位置:

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

排水沟的问题:

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


发现相似题
与“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高度,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