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制止乱砍滥伐林木、毁林开垦等行为,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的是什么意思?此话是什么时期哪一学派、人物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的资源利用理论是如何体现出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的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 主要考查您对

百家争鸣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别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层或者本集团的利益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的特征: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学说对当时统治者最有用的原因: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历史发展的,其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百家争鸣中主要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