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和兰辛、势合乔治与贝尔福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仿效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际联盟。原来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势力过于强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让步。4月22日,“三巨头”会议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可以看到现在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他们明确要求中国对日本做出让步。
    材料二 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了。1919年11月,咯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中国不以本国领土或沿海地之无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何国”。“中国既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中国代表的表态得到了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1922年2月4日,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款》及《附件》。条约规定:“日本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同时,中国政府亦声明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全部开商埠,外国人在德国旧租借区既得权无论在德国租借时或日本军事占领时经合法、公道取得者,应尊重之。”
    ——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同答:
    ①依据材料一指出山东问题的实质。(2分)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这一问题产生的过程。(3分)
    ②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3分)
    ③对材料三中山东问题的方案,你如何看待?(2分)
    ④通过山东问题的产生及解决过程,你得出哪些认识?(1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 主要考查您对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中国山东问题

《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非战公约》的签订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 中国山东问题
  • 《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 《非战公约》的签订

巴黎和会的召开:

(1)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2)地点:法国巴黎凡赛宫; 
(3)出席国家:27个(不包括战败国和社会主义的战胜国);英美法三巨头实际操纵会议,并决定了会议的一切重大问题,而其他弱小国家则作为陪衬。

大国的各自目的:

(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 
(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 
(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 
(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在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1)日本:希望把在战争期间从德国手中夺来的山东据为己有。            
(2)英法: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   
(3)美国:美国虽然反对日本的要求,但由于私利的考虑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的合理要求。最终导致日本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4)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并在会上对日本进行了一定的抗争。帝国主义的行径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而和会的决议也突破了北洋政府的最后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和人民反对和约的压力下,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战败国和社会主义的战胜国──苏俄被排斥在外:

苏俄被看作是另类国家,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政治敌人,是帝国主义封锁和准备加以颠覆的对象,所以,不会允许它参加这个会议。
德、奥等战败国,是被宰割的对象,对它们的宰割过程,由于战胜国大国之间的争夺而变得十分复杂,而让战败国参加会议,会使战败国利用战胜国之间的这些矛盾从中添乱,所以,要将战败国排斥在外。

大国的各自目的:

1、各大国各怀鬼胎的共同背景:
在战败国已经被彻底击败的条件下,它们心中考虑的除了制裁德国的直接目的外,更主要的是怎样使自己获利更多,以及建立一个更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关系格局。
2、美国最为跃跃欲试,想法颇多。
战争成就了美国经济,也刺激了美国的政治野心。美国企图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谋求扩大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逐步建立世界霸权。
3、英国由于利益分布广泛,意图比较复杂。
首先要尽一切努力,掠夺德国殖民地;其次,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再次,在东亚地区利用美日矛盾,维护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4、法国的打算比较集中和单一。
围绕严厉制裁和防范德国展开。一是最大限度地制裁德国,甚至要求肢解德国,二是要谋求建立防范德国的安全体系。通过实现这一目标,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
5、日本的图谋比较现实和具体,它对欧洲的争夺没有胃口,而只想把从德国手中夺取的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那些岛屿变成自己的既得利益,巩固在中国扩张的地位。

对德问题上的争斗:

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以及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争斗的。
法国出于长远的安全考虑,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制裁德国,甚至建议将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以实现肢解德国的目的。
英国出于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不想把欧洲政治平衡打破,不愿因过分削弱德国而导致法国称霸欧洲的局面出现,因此极力反对法国的主张,特别是建立“莱茵共和国”的主张。
美国的想法比较复杂,且有所矛盾。美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特别是建立一个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的建议。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法国未来的安全,只能与英国一起承诺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将联合援助法国。



中国山东问题: 

1、背景:列强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调整在中国的利益和对付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要求。 
2、日中在会外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
3、 结果: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仍保留一些特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4、评价:是对《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是近代中国人民取得的少有重大外交成果。 
5、解决原因:
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主要) 
②美英和日本的矛盾。



《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1、背景:道威斯计划实施后,法、德调整两国关系,开始探索和解的道路。
2、签订:1925年10月,德、比、英、法等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签署了《洛迦诺公约》。 
3、评价:
①这是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国家的前提下,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②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紧张关系;
③公约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它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力,使法国的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


签署《洛迦诺公约》的背景:

《凡尔赛和约》缔结后,战胜国同德国的关系仍然紧张,在赔款和安全问题上,法德的矛盾尤为突出。
按照《凡尔赛和约》,战胜国占领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1921年3月,战胜国又占领了位于莱茵河右岸的三个德国城市。
1923年1月,法比出兵鲁尔,法国官方人士公然策动莱茵地区脱离德国的分裂运动。
1924年12月,协约国宣布延期自莱茵河左岸北区撤出占领军,而按和约规定,本应于1925年1月撤出。这些都使德国感到自身的安全没有保障。
1924年,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德法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缓和,安全问题便被提上德国外交的日程。
法国深知德国一旦治愈战败的创伤,就可能起而复仇。为了防止德国的强大,它一方面想凭借集体力量钳制、遏制德国,为此同比、波、捷、南等中小国家结成了同盟,但因为没有得到英国的保证,这些同盟的作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对德国进行军事制裁,占领鲁尔是制裁的顶点,但这种高压政策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1924年上台的埃里奥政府主张从鲁尔撤出占领军,改善同德国的关系。
1925年就任的法国外长白里安坚决主张和解,结束对抗。于是,德法两国都开始调整政策。
这时的英国对欧洲政策,也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英国既希望法国边界的安全得到保证,又不希望这会驱使德国同苏联接近;
第二,英国同样也不愿意看到出现法国在西欧称王称霸,希望限制法国,保持法德之间的均势。权衡利弊后,英国决定促成法德的和解。
道威斯计划通过后,1924年11月和1925年8月,外国占领军相继撤出德国的鲁尔和莱茵河右岸的三个城市。1925年10月,洛迦诺会议正式开幕。



《非战公约》的签订:

1、背景:法国为解决安全保证问题,希望与美国结盟,使法国的安全得到美国的保障。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概况: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15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亦称《百里安—凯洛格公约》。 截止1933年,共有63个国家加入。
3、内容: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4、影响:
①积极: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且在二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法律依据。
②局限: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没有涉及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未能对制止二战的发生起到实际作用。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