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回暖迹象增多。观察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回暖迹象逐步显现,下半年我国财政收入有望出现积极变化,从而继续支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
    材料二: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会议明确提出把管理通货膨胀作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做好该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向转变上下工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应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回暖迹象增多。观察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回暖迹象逐步显现,下半年我国财政收入有望出现积极...” 主要考查您对

财政及其作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财政及其作用

国民收入含义:

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财政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国民收入:

 ①含义:
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②意义: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③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
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A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
B消费主要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C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相互促进——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提供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积累多了,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从根本上也不利于积累的扩大;如果消费多了,财富都吃光分光,也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又会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
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该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应该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数据显示,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