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人权宣言》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1)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分析其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位宣传“自由平等”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和一首响彻全球的“无产者”战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的作者,发表时间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前,我们应向材料二的著作的作者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志超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权宣言》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 主要考查您对

人权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人权宣言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 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人权宣言》:
1789年8月26日颁布的《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是法国大革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的实质:
《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1.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对《人权宣言》的评价:

它体现了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要求,是法国革命中的理论和纲领性文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宣言的内容中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说明了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又具有局限性。

《人权宣言》的影响:

1.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权利法则;
2.为后来的制定资本主义法律提供了相关依据;
3.为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革命确定了基本纲领。


人权宣言原件:

《共产党的宣言》: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论家。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1848年)、《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等;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方针。

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恩格斯国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还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成为第一国际的领导人。


《共产党的宣言》所论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特性:
1.指出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服务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2.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
3.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
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
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党派,也就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党,其本质是为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服务;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少数资本家和富人利益的党派,其本质是为维护广大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基础:
1.由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前提。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1.《共产党宣言》是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武器。


我国早期《共产党的宣言》的封面:


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本身也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深厚友谊的概括。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842年11月。恩格斯在回英国的途中,来到德国的科伦,当他笑容满面、热情洋溢地拜访担任《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的时候,马克思对他却十分冷淡。这是因为恩格斯在柏林和几个主观唯心主义空想家有些来往,马克思怀疑他也是这类人物。虽然恩格斯说:“我很久以来就期待着这次会见……”,可马克思只和他说了两句话,就独自埋头看起文章来。恩格斯很失望,由于烦恼,下楼的时候竟把珍贵的手杖都折断了。
后来,马克思看了恩格斯在英国发表的一些批判空想主义的文章,发现他们的思想是相通的,对恩格斯很钦佩,就写信给恩格斯。当恩格斯第二次拜访马克思时,受到马克思热情、诚挚的欢迎。从那天起,俩人成为永不可分的亲密朋友和战友。
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俩人不得不分别居住在伦敦和曼彻斯特,二十年时间里仅有几次偶然的短暂的见面机会,但他们几乎天天通信,交换对政治和自然科学的看法。曾经发生的误解,不但被共同理想消除了,而且随着为争取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岁月的延长,他们的友谊变得牢不可破。
后来,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中也发生过矛盾。1863年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不幸病逝,马克思因为另有急事,没有及时给予必要的同情和关心。为此,俩人曾产生“疙瘩”,但是,他们都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接连六次通信,坦率地交换意见。恩格斯批评马克思“冷冰冰的态度”,马克思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也作了必要的解释。恩格斯在信中深情地说:“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和最好的朋友。”
马克思逝世后,能够整理他的手稿,出版他的遗作的,只有恩格斯一个人。在马克思逝世前的十多年时间里,恩格斯果断地放下了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最后两卷《资本论》,并亲自把它出版。这两卷《资本论》里凝结着他的劳动,闪烁着他的智慧。没有恩格斯,最后两卷《资本论》不可能问世。恩格斯却十分谦逊地说:“我只是第二提琴手而且我想我还拉得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提琴手。”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伏尔泰:

法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其尖锐的批判封建宗教神学思想,主张为知识,科学和理性服务;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伏尔泰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主要著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等。

孟德斯鸠: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作有《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是西方分权制衡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将国家权利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明确的划分了三权的职能范围,阐述了分立的原因。孟德理论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他的理论曾被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用作反对封建暴政的锐利武器,尤其是他关于分权和法制的理论更为一些资产阶级国家所直接采用。

卢梭: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思想有:认为自由是天赋人权之一,同时认为自由是有限制的;进一步提出人民主权学说,认为人民是国家权利的最终体现者,人权最终必须通过立法权来保证;教育方面主张通过“自然教育”来取代经院式教育。著作有《论人类不同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
启蒙运动的实质:
启蒙运动的实质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理论准备。
启蒙运动思想家主要思想: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对比:

启蒙运动的影响:
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4、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宗教思想,使自由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
5、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影响到其他领域,促进近代科技进步。
伏尔泰:


《人权宣言》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派:
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首脑。他自己不仅亲自撰写了有关哲学、历史和应用科学的条目一千多条,而且还经常到工匠作坊去观察了解各种机器、工具的结构和性能,写出条目,托人详细绘制成图象。在狄德罗的领导和组织下,《百科全书》成了启蒙思想家们向封建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这部著作,针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形态,从政治制度、法律机构、宗教信仰、到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批判,宣扬政治平等、思想自由等启蒙思想,提倡科学技术,宣扬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直接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制造舆论。百科全书派的形成及其社会实践,充分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标志着法国的启蒙运动已经达到高潮。
狄德罗出生于法国的朗格尔,童年时曾在耶稣会学校受过教育。19岁时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因为他不愿按照父亲的要求学医或学法律,父亲停止了对他的资助,他只好自谋生路。在此期间,他广泛接触社会,磨炼了自己的斗志。1743年,他认识了卢梭。1745年,他应出版商之请,开始主持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杰出的哲学著作,如《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散步》、《论盲人书简》等,宣传了无神论思想,触怒了统治阶级,结果被关了3个月。出狱后,他决心通过对《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来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他集中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通过传播知识,向反动的宗教和社会势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此,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参加《百科全书》编写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唯物主义者,他们的中心寓意是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世界也可以被建成为称心如意的居住之地;世界上的罪恶都是教育和有害的制度造成的。他们认为迷信、成见和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点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推崇机械工艺,重视体力劳动,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1751~1772年,《百科全书》共出版28卷,1776~1780年又增补了7卷。《百科全书》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狄德罗还是法国18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修女》、《宿命论者雅克》、《拉摩的侄儿》等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同时,在戏剧艺术、文艺批评和美学思想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出色的成绩。1784年7月底,他在家中的桌边突然逝世,他女儿听到他讲的最后一句话是:“怀疑是向哲学迈出的第一步”。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