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瓶颈定律
    历史上的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秦、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短命王朝,它们各自终结了一段长期的纷乱局面,统一中国,并开启了继之而起的汉、唐盛世,但是它们却都无法通过瓶颈危机的考验,黯然消失于历史舞台。
    ——柏杨《秦隋论》

    问题:
    (1)秦、隋“各自终结了一段长期的纷乱局面”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概说秦朝“无法通过瓶颈危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是秦隋开启了汉、唐盛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上海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瓶颈定律历史上的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秦、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短命王朝,它们各...” 主要考查您对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南北重归统一

秦始皇的暴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 南北重归统一
  • 秦始皇的暴政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统一:

1、背景:
①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②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条件:

①主要原因:商鞅变法               
②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                  
③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④战国时期法家思想

3、过程:
一些诸侯国为了富闰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各诸侯国间发生了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4、意义:
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而,建立了中国历史土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能统一全国的原因:

(1)统一的必然性:
结束诸侯争霸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上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从政治上看,长期的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局部实现了中央集权制,为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从民族关系看,各民族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从民心向背看,长期的战争,使人民渴望实现国家统一。
(2)统一的可能性:
秦国通过改革,逐渐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的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力量强且采用灵活的策略。
③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统一过程:

(1)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开拓疆域的措施:

①北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直道”;筑长城;
②南方: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③西南:将“西南夷”纳入版图,开辟“五尺道”,统一“西南夷”。




隋和秦比较:

1、相同之处:
①都是长期分裂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②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秦朝的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③都建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如秦朝的万里长城,隋朝的大运河。
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开发,如秦朝对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打败匈奴收复河套地区,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
⑤都因实行暴政,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二世而亡。
⑥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被迫实行宽舒政策,出现繁荣局面,如西汉武帝出现“大一统”的盛世局面,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
2、不同之处:
①所处时代不同。秦朝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隋朝处于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②取得政权的方式不同。赢政是继承王位,后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杨坚则以外戚身份掌握大权,夺取政权,建立隋王朝,之后灭陈完成统一。
③开国皇帝治理国家的重点和影响不同。秦始是注重政治,集中精力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国家;隋文帝除注重政治外,还重视经济。
④对知识分子政策不同。秦朝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隋朝则实行科举制,笼络读书人。


隋朝统一原因:

1、从社会矛盾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南北民族差异逐步趋同民族进一步融合,南北统一条件成熟;
2、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经济的恢复,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迫切要求打破南北对峙局面北方农业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3、从个人因素来看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为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隋文帝夺取政权后,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的力量都大大超过了南朝,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隋文帝进行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军队建设,是统一重要条件;
4、从南北实力来看南朝陈王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无力抗击北方的进攻;
5、南北朝各族人民的共同斗争,沉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削弱了封建割据的政治基础;
6、从人民愿望看长期的战乱割据,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安定。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隋统一的意义:

1、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魏晋南北朝300年多年的分裂南北分裂局面,打击了魏晋以来南方的士族势力,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并为隋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3、隋的繁荣正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条件的,也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隋朝政策措施:

隋朝作为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在国家不同方面展开改革,实施相应的措施:
1、政治方面:
①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创造了条件。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揭开了隋唐“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序幕。
②隋朝在总结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继续沿用,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③隋朝借鉴前代的选官制度,首开科举制之先河。唐朝继续沿用科举制。这个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④隋炀帝的暴政,引起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隋朝覆灭的教训,为唐初及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3、交通方面:为加强南北的联系,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对当时和后世南北经济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4、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方面:隋朝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流求即今台湾。隋还派人去西域,西域商人也有不少来到长安和洛阳。隋朝的这些措施,为以后内地与边疆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奠定了基础。
5、文化方面:隋朝继承了前代所积累的文化成就。在建筑、雕版印刷、教育、宗教、文学和艺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为唐代文化的空前繁荣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的暴政:

1.暴政表现:
(1)焚书坑儒
目的: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以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
措施: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后来,一些又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下令追查,结果活埋460名儒生。
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2)徭役沉重:
①修建长城:在北击匈奴的同时,下令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工程艰巨,施工条件简陋,民夫大量死亡。
②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耗费民力加南上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导致民怨沸腾。
(3)影响:
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加速秦朝灭亡。
2.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又导致秦很快灭亡。


秦始皇暴政: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百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民心丧失,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发现相似题
与“瓶颈定律历史上的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