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问答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1)利用如图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员把钢筋剪断,钢丝钳是 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魔方格

    (2)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的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______点.

    魔方格

    (3)用生命探测仪,救援队员可以找到∪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生命探测仪有多种,其中“可视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纤把细小的摄像探头深入废墟的缝隙中,光信号在光纤内经多次 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在显示屏上就可以把废墟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4)地震后,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防疫人员将消毒液喷洒在可能发生疫情的地方,过一会儿,没有喷洒药水的地方也能闻到药味,这种现象说明 ______.
    本题信息:2009年梅州物理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1)利用如图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员把钢筋剪断,钢丝钳是 ______(选填“省...” 主要考查您对

光纤通信

扩散现象

杠杆及其五要素

杠杆的分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光纤通信
  • 扩散现象
  • 杠杆及其五要素
  • 杠杆的分类
光纤通信:
    光不但能够沿直线传播,而且可以沿着弯曲的水流和玻璃丝传播。
    为了减少传输损耗,我们现在用高纯度的石英玻璃制成光导纤维来传递光信号。光纤也可以像电缆一样做成多芯的光缆。
    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容量极大,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  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牛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扩散现象足两种物质的分于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4)气体、液体和同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
5.  扩散现象的物理意义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用密度不同的同种气体实验,扩散也会发生,其结果是整个容器中气体密度处处相同。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份。
    在扩散过程中,气体分子从密度较大的区域移向密度较小的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掺和,密度分布趋向均匀。在扩散过程中,迁移的分子不是单一方向的,只是密度大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城迁移的分子数,多于密度小的区域向密度大的区域迁移的分子数。
6.  扩散现象的实质
   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分子密度分布不均匀,分子发生碰撞的情况也不同。这种碰撞迫使密度大的区域的分子向密度小的区域转移,最后达到均匀的密度分布。
判断扩散现象的方法
   确认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时,关键是要看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还是由于宏观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就不属于扩散现象。例如,秋天,桂花飘香属于由于分子运动而形成的扩散现象,而冬天,雪花飘扬是由于雪花受重力和风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它不属于扩散现象。
热和能,能源知识梳理:

杠杆的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和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

一根硬棒成为杠杆的条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②能绕某固定点转到

对概念的理解:
(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在外力的作用下不能变形。例如:撬棒、跷跷板、抽水机、手柄等。

(2)定义中的力,是指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且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但动力和阻力不一定相反。

(3)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而不是平动。

(4)不论动力和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作用于杠杆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5)阻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与动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相反。

(6)不可把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作为动力臂,或把从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作为阻力臂。

生活中杠杆支点的辨别方法:
    支点是相对于杠杆不动的点,但支点一定在杠杆上,支点不一定与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也不一定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若让力的作用线恰好过支点,则力臂是零,这个力不能使杠杆转动。
例:列车上有出售食品的手推车(如图所示)。若货物在车内摆放均匀,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____ ,(写出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

解析:把手推车视为杠杆,当前轮口遇到阻碍时,在E点向下用力时,车身转动;而车轮C却保持相对静止,所以C点为支点;当后轮C遇到阻碍时,人从 E点向上用力,车身转动而车轮B点相对静止。所以此时的支点为B点。

答案:C  B


简单机械知识梳理:

分类:
杠杆可分为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


各类杠杆的特点:
杠杆种类 力臂关系 省、费力情况 省、费距离情况 举例
省力杠杆 L1>L2 F1<F2 费距离 手推车,铡刀
费力杠杆 L1<L2 F1>F2 省距离 镊子,钓鱼竿
等臂杠杆 L1=L2 F1=F2 相同 天平

发现相似题
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