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比较中错误的是
    [     ]

    A.沸点:CH4>GeH4>SiH4
    B.溶解性:NH3>SO2>Cl2
    C.结合质子的能力:CO32-> C6H5O->HCO3-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Fe(OH)3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本题信息:2011年河北省模拟题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于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比较中错误的是[ ]A.沸点:CH4>GeH4>SiH4B.溶解性:NH3>SO2>Cl2C.结合质子的能力:CO32-> C6H5O->HCO3-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Fe(OH)3浊液>Fe(OH)3...” 主要考查您对

溶液

浊液

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溶液
  • 浊液
  • 胶体
  • 原子晶体
  • 分子晶体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粒子的直径d<10-9m

电中性原理:

溶液对外是不显电性的,所以,在电解质的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如含K+、Al3+、H+、Cl-、SO42-的溶液中,必然存在c(K+)+3c(Al3+)+c(H+)=c(Cl-)+2c(SO42-)。


溶液的稀释定律:

  1.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2.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ρ(浓溶液)V(浓溶液)w%(浓溶液)=ρ(稀溶液)V(稀溶液)w%(稀溶液)

容量瓶的使用:

1.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是否漏水。
具体操作如下:

(2)检查合格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3)四个“不能”
①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②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
③容量瓶的容积是在瓶身所标温度下确定的,因而不能将过冷或过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即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2.  误差分析

分析依据,以配置NaOH溶液为例,在进行误差分析时,根据实验操作弄清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因变量 c(mol/L)
m V
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 减小 —— 偏低
称量时间过长 减小 ——
用滤纸称NaOH 减小 ——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溅出 减小 ——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
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 减小 ——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 增大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增大
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增大 —— 偏高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 减小
定容时俯视读数 —— 减小
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 —— —— 不变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 ——

特别提醒:

(1)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也不要补加蒸馏水,否则结果会偏低。
(2)定容时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
①仰视刻度线(图1),导致溶液体积偏大。
②俯视刻度线(图2),导致溶液体积偏小。


为减小误差务必按:眼睛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处的次序,做到“三点一线”。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置:

1.主要仪器 (1)托盘天平:可精确至0.1g,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2)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专用精确容器,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过程
配制过程如下:

 

以配制480mL1mol·L-1NaCl溶液为例:

 (1)所需容量瓶规格:500mL容量瓶。
 (2)若用托盘天平应称量NaCl粉末29.3g。
 (3)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加速溶解。
 (4)移液
  ①移液前需要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②移液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③移液时需要进行的操作为:将烧杯中溶液注入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定容
①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②定容时要平视刻度线,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6)摇匀,转入试剂瓶保存

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分析下列情况对配制浓度的影响。
①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偏高;
②移液时,对用于溶解NaCl的烧杯没有洗涤:偏低;
③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水至刻度线:偏低。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四个数据”:

数据 要求或解释
药品的质量 实验室中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而托盘天平只能称准0.1g,所以记录数据时只能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如题中NaOH的质量为10.0,不能写为10.00g
容量瓶的规格

(1)选择容量瓶的规格时应该与所配溶液体积相等或稍大
(2)回答补充仪器的问题时应该注明容量瓶的规格,如应该回答“500ml容量瓶”,不能只回答“容量瓶”。

洗涤烧瓶2-3次 移液时洗涤烧瓶2-3次是为了确保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中,否则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 定容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应该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否则溶液导致液体体积超过刻度线,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浊液:

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若分散质为固体小颗粒的称为悬浊液,若分散质为小液滴的称为乳浊液。

悬浊液是固体的小颗粒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是液体的小液滴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浊液的特性:

浊液里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都是由巨大数量的分子(或原子等)集合而成的。浊液静置后,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会逐渐下沉或上浮。所以浊液中物质的分散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小 <1nm 1~100nm >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结构 分子、离子 少量分子的结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
特点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胶体 泥水、石灰乳 牛奶、油漆

胶体: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胶粒直径的大小是胶体的本质特征
胶体可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①常见的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
②常见的气溶胶:雾、云、烟等;
③常见的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①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即为丁达尔效应。
②布朗运动:粒子在不停地、无秩序的运动
③电泳: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定向移动。一般来讲: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胶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④胶体聚沉: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该过程不可逆。

胶体的特性: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浊液。
(2)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3)聚沉:给胶体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颗粒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聚沉常用来解释生活常识,如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等。
(4)电泳现象: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泳常用来分离提纯胶体,如工业上静电除尘。


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小 <1nm 1~100nm >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结构 分子、离子 少量分子的结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
特点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胶体 泥水、石灰乳 牛奶、油漆

胶体发生聚沉的条件:

因胶粒带电,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聚沉:

  1. 向胶体中滴加电解质
  2. 向胶体中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3. 加热

常见的胶体的带电情况:

  1. 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
  2. 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3. 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
  4. 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注意: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

Fe(OH)3胶体的制备:

操作步骤: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呈红褐色为止。
离子方程式:Fe3++3H2O=(加热)=Fe(OH)3(胶体)+3H+

点拨:(1)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虽叫做溶液,但属于胶体。
            (2)胶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气体,如烟、云、雾、有色玻璃等。


原子晶体:

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熔沸点高,导热性、延展性不良,导电性差,硬度大。如:金刚石、石英。

晶体的基本类型与性质:


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

(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规律:一般,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的很高,如钨、铂等;有的则很低,如汞、铯等。
(2)同种类型晶体,晶体内粒子间的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①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a.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如沸点:O2>N2、HI>HBI>HCl(含氢键的除外)。
b.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或相近的分子,极性分子的范德华力大,熔、沸点高。如沸点:CO>N2。
c.含有氢键的分子熔、沸点比较高。如沸点:H2O >H2Te>H2Se>H2S,HF>HCl,NH3>PH3。
d.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熔、沸点大小一般按照“邻位>问位>对位”的顺序。
e.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油的熔、沸点比脂肪低,烃基部分的不饱和程度越大(碳碳双键越多),熔、沸点越低,如:
(C17H35COO)3C3H5>(C17H33COO)3C3H5
硬脂酸甘油酯               油酸甘油酯
②原子晶体:要比较共价键的强弱。一般来说,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C—C)>金刚砂 (Si—C)>晶体硅(Si—Si)>锗(Ge—Ge)。
③离子晶体:要比较离子键的强弱。一般来说,阴、阳离子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MgO>NaCl,KF>KCl>KBr> KI。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④金属晶体:要比较金属键的强弱。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熔点:Na<Mg<Al。
(3)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卤素的单质(分子晶体) 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笫IA族碱金属元素的单质(金属晶体)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如熔、沸点:Li>Na>K>Rb>Cs。
注意:上述总结的是一般规律,不能绝对化。在具体比较晶体的熔、沸点高低时,应先弄清晶体的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晶体进行判断,但应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MgO为离子晶体,[大]为离子半径小且离子电荷多,离子键较强,其熔点(2852℃)要高于部分原子晶体,如SiO2(1710℃)。


分子晶体:

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晶体,熔沸点低,导热性、延展性不良,导电性差,硬度较小。如:干冰、固态氖。

晶体的基本类型与性质:


晶体结构模型:

晶体 晶体结构模型
氯化铯晶体
氯化钠晶体
氟化钙晶体
二氧化碳晶体
金刚石晶体
SiO2晶体
石墨晶体 (混合晶体)

晶体中的几个不一定:

(1)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晶体不一定为分子品体。如NH4Cl。
(2)具有导电性的晶体不一定是金属晶体。如Si、石墨。
(3)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离子键。如NaOH、 FeS2、Na2O2。
(4)由氢化物构成的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NaH。
(5)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构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AlCl3为分子晶体。
(6)原子晶体不一定为绝缘体。如Si。
(7)溶于水能导电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HCl。
(8)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 MgO的熔点为2852℃,而SiO2的熔点为1710℃。
(9)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w 的熔点达34lO℃。
(10)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高于分子晶体。如 Hg常温下呈液态,而硫、白磷常温下呈同态.
(11)金属晶体的硬度不一定小于原子晶体。如Cr 的硬度为9,仅次于金刚石。
(12)金属晶体的硬度不一定大于分子晶体。如 Na的硬度只有0.4,可用小刀切割。
(13)晶体巾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如构成金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比较中错误的是[ ]A.沸点:CH4>GeH4>SiH4B.溶解性:NH3>S...”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