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五: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本”“末”各指什么?统治者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五,请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江西省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倩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 主要考查您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重农抑商

“海禁”与“闭关锁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 重农抑商
  • “海禁”与“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交换。
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


小农经济的发展:

1、发展:
(1)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商品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及交纳赋税。
(3)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不完全等同。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自然经济强调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
(4)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定的生产资料,有一定的劳动积极性,是促进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主体。但小农的负担十分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5)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2、地位:
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③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④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⑤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3、评价:
(1)小农经济的积极性: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消极性: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经私营手工业营特点:

唐代前,主要从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作坊进行;明后期雇佣劳动出现;曲折发展,持续扩大。


私营手工业发展演变过程:

春秋战国时兴起,唐宋后显著发展,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私营手工业:

(1)兴起:春秋时期
(2)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的兴起。
(3)发展:明代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4)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唐代以前: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
②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加深;
③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原因: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认识到解决好农民问题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关键。


重农抑商的发展: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有奖励耕织的政策。
2、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北魏至唐前期,鼓励农民垦荒。
4、元朝,元世祖设立管理农业的机构;组织编写《农桑辑要》;禁止毁农田为牧地;招募流亡,鼓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5、明清前期,政府大力奖励垦荒。  

重农抑商的影响:

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2、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海禁”与“闭关政策”政策:

1、原因:
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味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倭寇骚扰与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日益严重,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日益疯狂,威胁中国沿海安全和清政府的统治,这是清政府实行此政策的客观原因。
从根本上看,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表现:
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②清朝:海禁、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对外贸易。
3、影响:
①曾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分析:

1、原因:
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
③从根本上看,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2、后果:
①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
②“海禁”的后果: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扩大,“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③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