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大欧洲一直是欧洲政治家的理想。之前,有人试图用武力实现大欧洲的理想。然而历次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及后来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让欧洲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国家必须走正当联合之路,才能实现大欧洲的理想,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
    材料三:欧盟各国民众普遍对现任领导人不满,希望通过新面孔迎来新局面,但欧盟老问题仍在,并没有因领导人更替而缓解或消失。首先是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两年多来,为应对债务危机,欧盟出台了系列措施,但并未有效扭转债务危机蔓延、恶化趋势,各国债务负担反而更为沉重。减赤效果也不理想,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预计今年都无法达到预定的减赤目标。其次是经济增长问题。近年来,在市场压力及德国的坚持下,欧盟各国普遍大力推行财政紧缩政策,在全欧盟范围内同步进行的紧缩政策对欧盟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已经日渐显现,欧盟整体消费低迷,投资不振,由于欧盟国家贸易主要面向区内,进出口活动也快速下降。第三是如何化解成员国分歧,促进欧盟和欧元区融合的问题。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以来,欧盟内“离心离德”倾向增强,特别是反欧元和反一体化的极右势力持续发展,进一步弱化了欧洲一体化的根基。
    所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紧缩还是要增长、要欧元还是弃欧元的问题,这一问题从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就一直在欧盟内部发酵。从法国总统选举和希腊大选来看,欧盟选择的紧缩和保欧元之路出现了较大问题,特别是在希腊引发民众激烈反弹。如果不适时作出调整,欧盟可能发生影响严重的极端事件,如希腊退出欧元区。
    (1)根据材料一分析欧洲成为世界中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提出“试图用武力实现大欧洲的理想”的政治家有哪几位?(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欧洲面临的发展困难有哪些。你认为欧洲怎样才能摆脱当前困境(6分)

    本题信息:历史改错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 主要考查您对

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建立的国际组织,现拥有28个会员国。欧盟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


欧洲一体化特点:
1.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货币一体化: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3.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4.欧盟国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


二战后的欧洲联合:
1.背景:
(1)经济: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
(2)政治:消除战争的威胁,彻底消除法、德两国的矛盾;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必   须联合提高政治地位。
(3)历史因素:西欧各国在文化和价值上有认同感。
2.欧盟的发展历程:
(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2)欧洲共同体(1967);
(3)《马斯特里赫条约》(1991);
(4)欧盟成立(1993);
3.欧盟的性质: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4.欧盟成立的影响:
(1)有利于欧洲的经济发展,能有效的取消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
(2)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的概念,促进欧洲走向联合;
(3)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对世界的格局产生影响,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战后德国发展迅速的原因:

1.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
2.政府积极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3.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4.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5.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参加欧盟的主要国家:

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任务是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需要相称;保护和维护环境。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联盟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于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办理业务。同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但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任务是向成员国提供货款,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研究扩大基金组织的作用,提供技术援助和加强同其它国际机构的联系。
3.世界银行(IBR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俗称,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其资金来自成员国交纳的基金和世界银行债券。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1955年以后,日本进入快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相同点:
1.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2.美国的经济扶植;
3.利用高科技成就发展新兴工业;
4.发展外向型经济;
5.积极发展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科技人才;
6.坚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二战后日本发展的原因:
1.进行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2.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3.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4.积极培养人才,发展科技;
5.美国在朝鲜、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购以及战后扶植。

日美关系演变:
1.60年代建立经济伙伴关系;
2.70年代建立政治伙伴关系;
3.90年代建立军事伙伴关系。
日本工业分布图: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