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小刚在复习了中国历史后,整理了一组笔记,其中出错的是:
    [     ]

    A.魏征、房玄龄和姚崇、宋璟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臣
    B.清朝前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C.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立的两座高峰
    D.山水画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
    本题信息:2012年期末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小刚在复习了中国历史后,整理了一组笔记,其中出错的是:[ ]A.魏征、房玄龄和姚崇、宋璟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臣B.清朝前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C.唐...” 主要考查您对

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唐诗

开元之治(唐玄宗)

宋词和元曲

宋元的绘画和书法成就

清朝前期的疆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贞观之治
  • 女皇武则天
  • 唐诗
  • 开元之治(唐玄宗)
  • 宋词和元曲
  • 宋元的绘画和书法成就
  • 清朝前期的疆域

贞观之治: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


比较汉武帝大一统政策和唐太宗统治政策:
 



“贞观之治”产生的历史原因:
1、隋唐更替的期间的战争破坏了生产,人民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人少地多,人心思安,渴望恢复生产和安定生活,这事贞观之治产生的重要原因。
2、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唐太宗的政策
1、政治上:
(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
(2)注意法治,执法严明;
(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经济上:
(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2)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
3、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贞观新政:


如何看待封建的“盛世”
1.封建的“盛世”的局面出现时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功劳。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都是当时人们过于夸大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功劳,当然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2.无论哪一朝代的封建“盛世”,都需要经历几代皇帝连续执行类似的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可见“盛世”的局面来之不易。
3.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所谓的“兴盛”都是相对于严重的混乱而言的。因此,在“盛世”时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广大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辛,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是相对有所缓和,并未完全消除。
4.封建“盛世”的局面都不可能持续长久,主要是由于统治者凭借“盛世”的积累下大肆挥霍,大兴土木,奢侈腐败,从而消耗了国力,导致混乱最终使国家衰败。一个王朝的由盛转衰的原因,发人深醒。




武周革命:
指武则天代唐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政权一事。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次年,武则天废中宗,另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但是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690年,武则天再废睿宗,宣布改唐为周,自称皇帝,以洛阳为神都,改元天授。武则天是历史上仅有的一名女皇帝。

武则天的政策:
1.武则天通过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为“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
2.继续推行均田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的业绩的好坏作为地方州县官吏的升降标准。
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
4.创立了“自荐”和“试官”的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许多有才能的人被破格录用,例如名相狄仁杰和姚崇等。


武则天:
 



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做了15年皇帝,劝课农桑,社会生产得到很大提高,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他破格提拔的人才如姚崇宋璟等,也成为了唐玄宗的时期的名臣,但是她滥用酷吏,错杀了很多好人;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且大肆修建佛像,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


唐诗:
唐诗泛指为创作于唐代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的最高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唐朝文学主要成就的特点:
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了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歌。唐诗在体裁,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任何时期的诗歌都是无法相比的。

唐代诗歌发展以及著名诗人:
 


《全唐诗》:
 
唐代诗歌繁盛的原因:
1.经济上: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而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尤其是唐朝的科举考诗赋,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3.文化氛围上:唐时期,上至宫廷生活,下至百姓生活,无一不可入诗,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4.皇帝个人:唐朝极重诗才,统治者大多是诗赋高手,例如唐玄宗时诗道高手,皇室成员皆以学习诗歌为荣,他们起到了不小推动作用。
开元之治:
唐玄宗开元(715-741)年间,任命姚崇、宋璟等人为相,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抑制食封贵族;压制佛教势力;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限制土地兼并;重视文化教育和发展。这些措施是的开元年间的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成为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募兵制:
唐玄宗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巩固统治,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除赋役。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对比府兵制和募兵制:
府兵制 募兵制
来源 农户服兵役 自由招募丁男
性质 兵农合一 职业士兵
武器粮食来源 自己准备 国家供给
兵将关系 兵将分离 兵将隶属
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 形成了割据局面

开元年间的改革与“开元之治”:
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正直干练的官员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下,针对武则天时期的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
1.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武周时即选官滥杂,造成了政府开支急剧增加。玄宗即位后,开始裁汰冗官,精简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在此基础上,玄宗比较严格地控制着地方官吏的铨选,对官员加以复试,不合格的就被淘汰。还颁布《大唐六典》行政法则。
2.抑制食封贵族。针对国家的租调被是封贵族私家侵吞,唐玄宗规定封家的组调统一由政府征收,禁止封家向自己的封户催索或者放高利贷。
3.压制佛教势力。武则天时期崇佛过度,佛教的势力得到了恶性发展,僧尼数量膨胀,而且僧尼不服役纳税,造成了政府税收流失。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禁止新造佛寺和民间铸造佛像和抄写佛经。这些措施抑制了佛教势力。
4.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开元年间,全国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玄宗执政期间,全国共修建了56个农田水利工程。玄宗还在全国各地大兴屯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各地官府仓库了的粮食堆积如山。
5.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开元年间,学习得到发展。玄宗还命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和编纂工作。


唐玄宗:
 

唐朝前期的繁盛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和给人们带来的历史启示:
1、形成原因:
(1)隋朝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
(2)唐初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政治清明。如唐太宗在位时期,善于用人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调整统治的政策和措施,为唐朝前期繁盛的局面打下了基础。
(3)唐初,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以及发展生产的努力。
(4)人民安居乐业后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唐朝前期的繁盛做出了重大贡献。
2、历史启示:
(1)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使之有效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2)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
(3)统治者的个人作为也十分重要。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被称为长短句。词源于民间,始于唐朝,兴于五代,而盛于两宋。由于两宋在词的发展上达到巅峰,因此,词多被称为“宋词”。

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是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

宋词繁荣的原因:
1.宋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只用韵律及严的诗歌已经不能充分表达,于是词这一形式广为流行。
2.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使得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比诗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在他们手中,词被用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写作特点:

时代 类别 作者 代表作 特点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南宋 辛弃疾 《破阵子》 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曲 关汉卿 悲剧《窦娥冤》 题材和形式都多样化,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激昂的战斗精神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973年,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此时的李煜仍对宋王朝抱有幻想,希望通过纳贡保全自己父兄的基业,一面派兵消极抵抗,一面向宋太祖求和。然而,宋太祖却提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宋军攻破金陵,俘虏了李煜,南唐灭亡。
可以看出,李煜的政治生涯及其惨淡,和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有关系,然而也这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他辉煌不朽的诗词。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其中以《虞美人》最为著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李煜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但是,他的那些不朽的著作流传下来,被一代代人千古传诵。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的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反应出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1.宋元经济在“隋唐盛世”基础上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的重要前提;
2.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
3.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增多,促进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4.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一方面我国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
5.宋元统治者的开明政策,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的策略,是文化高度繁荣;元朝统治者积极吸收汉文化和儒家思想,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宋元时期的绘画和书法成就: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突出体现了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宋代:1.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元代: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人称“神品”。
书法:
宋代:“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赵孟頫既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清明上河图》:
 

清朝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东到东海,东北到库页岛,北到贝加尔湖、西到葱岭、西南到喜马拉雅山脉和越南北部的广大区域。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公里。
清朝疆域的特点:
1.清政府根据各民族各地区的特点,采取灵活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2.清朝前期的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召唤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重要前提。
3.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奋斗中逐渐形成的,它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给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1.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2.历代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辖,充满着艰辛,我们应加倍珍惜今天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局面。
3.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朝疆域:
 

发现相似题
与“小刚在复习了中国历史后,整理了一组笔记,其中出错的是:[ ]...”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