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填空题
    赵州桥建于              朝,紫禁城建于                 朝。隋朝以后的朝代是                ,明朝以后的朝代是                    
    本题信息:2012年期末题历史填空题难度较难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赵州桥建于 朝,紫禁城建于 朝。隋朝以后的朝代是 ,明朝以后的朝代是 。” 主要考查您对

唐朝的建立

赵州桥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故宫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唐朝的建立
  • 赵州桥
  •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 故宫

唐朝建立:
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暴虐无道,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朝初年的政策:
1.政权机构的建设:改革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监察机构;在地方上设置监察机构。
2.法律的颁布:制订《唐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为了恢复社会经济,也对地主“占田过限”、“倒卖公田”、“在官侵夺私田”的进行处罚。
3.经济上:采用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恢复经济,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4.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度。招募到的府兵本身免除租役,但是要自备行装、戎具、军粮。府兵只在冬季训练,除外出执行任务外,府兵不脱离自己的生产和土地;战争时混合编队,临时任命将领统帅,战争结束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5.教育上:开设官学和私学,发展科举制。
6.修订《氏族志》。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它的内容是: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者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若国家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代役,这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若出现自然灾害,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全免。官僚贵族享有面租庸调的特权。纳庸代役的制度推行,使得农民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多少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对唐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这座桥的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智慧,比欧洲早了700多年。

赵州桥的特点:
1.石拱型桥石桥,桥的两端深入河堤下方,换句话说,只要河堤下方的土地有足够的支撑力,那么桥就有多大的支撑力;
2.没有桥墩,可以最大限度的过水;
3.除中间的大桥孔外,桥的两侧分别还有两个拱形的小桥孔,过水量大时,水流可以从小桥孔流过,进而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力;桥身结构为石砌,未用钢铁材料,减轻了桥的自重。


赵州桥:
 
世人对赵州桥的评价:
梁思成:“河北赵县安济桥……可称为中国工程界一绝”。
李约瑟:“在西方圆弧拱桥都被看作是伟大的杰作,而中国的杰出工匠李春,约在610年修筑了可与之辉映,甚至技艺更加超群的拱桥”。
桥梁专家福格·迈耶(H.Fugl-Meyer):“罗马拱桥属于巨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独特的中国拱桥是一种薄石壳体……中国拱桥建筑,最省材料,是理想的工程作品,满足了技术和工程双方面的要求”。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满族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努尔哈赤令每300人为一个牛录,五个牛录为一甲喇,五个甲喇为一固山,设一个固山额真统辖。一个固山即为一旗,共有八旗,每旗7500人。努尔哈赤是八旗旗主之上的最高君长,拥有全部的军政大权。八旗组织是女真族最初的国家政权构成形式,既是政治制度,也是军事组织。后来,八旗制度进步发展。发展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共24旗。每旗设都统,由中央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八旗军分为守卫京师的“禁卫兵”和驻防各地的“驻防兵”。

满洲的兴起:
满洲散居于我国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从先秦到隋唐的肃慎、邑娄、勿吉、靺鞨是其一脉相承的祖先,自辽、宋至明称为女真。明初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女真共分三个部族: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女真。各部族间发展很不平和,其中建州女真发展最快,实力最强。

女真的统一和后金政权的建立:
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为据点,经营了三十多年,用武力统一了女真各部。他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后金为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誓师攻打明朝,几年之间,明朝丧失辽东七十多座城。后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改名盛京。加强了对明朝的攻势。

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他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降清。清军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打败大顺农民军,进占北京。不久,清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始了清王朝的全国的统治。
接着,清军南下剿杀农民军。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清军陆续灭掉了南明的小朝廷,基本统一了中国。


萨尔浒大战示意图


萨尔浒大战:
萨尔浒战役后金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萨尔浒之战本由明方发动,后金处于防守地位,然而该役竟以明军之惨败而告终,并由此成为了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役之后明朝对后金之战略态势由主动变为被动,明帝国于东北地区的藩篱逐渐丧失,日后虽调兵谴将、征加粮饷却再也无法获得对后金的战略主动权,并直至王朝覆灭。
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明朝政府派10万军队从四路进攻赫图阿拉,企图消灭努尔哈赤。面对明军四路围攻,努尔哈赤采取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集中八旗兵力,打歼灭战。努尔哈赤用了5天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明军文武将吏死者310多人,士兵身亡者45800余人,亡失马驼甲仗无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此役是关系到后金与明兴亡的关键一仗。从此,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进攻,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开始全面崩溃。
故宫:
中国故宫别称是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楼宇8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级建筑群。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历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故宫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布局。

北京故宫的概况:
1.北京故宫:
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
2.布局特点:
紫禁城的整个布局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城内按“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前面是象征政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面是帝后居住地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故宫的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气魄宏伟,规划严整,处处体现着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派和博大精深。
3.地位:
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