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生物

首页
  • 填空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在百草园中影响蝉生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下列哪项不是蝉、云雀的基本特征______
    A.自己制造有机物   B.呼吸   C.生长和繁殖   D.排出废物
    (3)黄蜂的体色与菜花的颜色相似,这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二者没有关系
    (4)在“树→蝉→云雀”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_______,云雀和蝉之间是________关系。属于消费者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09年辽宁省期中题生物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易梦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 主要考查您对

生物及其特征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生物及其特征
  •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物与非生物:
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如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微生物等另一类是无生命的生命,叫非生物,如泥土、水、金属、钟乳石、珊瑚等。


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命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例如,绿色植物扶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不断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在生活的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许多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如人出汗、排尿是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作应激性。如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狮了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手碰到针刺会立即缩回。
动物的应激性比较强,植物的应激性较弱。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6)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生物都由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体通过产生上自己的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作遗传;俗话说“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就是变异现象。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生命,其判断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认识生物知识梳理:

环境的概念: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素的概念: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

①阳光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日储存能量。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小麦、玉米等。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较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人参、三七等。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如蛾类多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鼠妇(潮虫)总是存阴暗的地方出现

②温度
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温度也影响生物的分布。如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

③水分
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如在干早的荒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能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④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等。
特别提醒:生物圈虽然能为各种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和一定的温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对各种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如图)。

③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细菌为生,兼为有类“治病”。

④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⑤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
特别提醒: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各种生物,如影响某一株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包括它周围的杂草、农业害虫、鼠类等,还有它周围的其他小麦植株。


混淆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是光照、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仙人掌叶变为刺的主要是水分:在东北地区的林区。出现山脚下是落叶阔叶林、山腰处是红松林、山顶处是冷杉林的现象,影响这种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混淆生物因素中的寄生关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共生关系。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辨析:
     要区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必须弄清它们的概念。
保护色的概念有三个要点:
(1)是为了适应柄息环境;
(2)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
(3)有助于逃避敌害和捕食。
警戒色的概念也有三个要点:
(1)动物本身具自恶臭或毒刺,能对敌害构成威胁;
(2)具有鲜艳的色彩或斑纹,易于被敌害识别;
(3)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拟态的概念有两个要点:
(1)是在进化中形成的;
(2)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
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对照概念的要点进行印证、区别。例如,无毒蛇的鲜艳体色不会是保护色.但是不是警戒色呢?我们根据概念,具有警戒色的动物本身应具自“恶臭或毒刺”等对敌害构成伤害的能力,显然无毒蛇不具备。无毒蛇的这一体色与拟态的概念相符:无毒蛇的体色是一种“色泽斑”,这种“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毒蛇)非常相似,因此这种现象是拟态。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于现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来说,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①生长在干旱沙漠或荒漠中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根系特别发达,如仙人掌、骆驼刺等
②由于生活环境经常受到同一方向大风的影响,树木的分枝只有一侧生长良好.如旗形树(图l-2-2)

(2)动物对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名称 概念 举例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卡相似的体色,利于逃避敌害或猎捕动物 青蛙的体色;鲫鱼的体色
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能对敌害起到警示作用,利于自我保护
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性状和色泽斑等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树上的模样像枯叶
特别提醒: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即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如北极的雪兔在冬季到采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但如果降雪较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

2. 生物的环境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反之,环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分布等。
(1)影响大气环境: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影响降水量。某些植物的叶可吸滞尘埃,吸收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2)影响水环境: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现象,对水域环境造成危害。
(3)影响土壤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增加肥力。
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变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界。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特别提醒:判断一个区域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首先看它的组成是否同时具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次要看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问是否具有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三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者。一般来说,太阳辐射的能量只能靠具有叶绿素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进入生态系统,同时环境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样,生产者存连接非生物的无机物和光能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生产者利用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生物的生命活动。如果没有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会停止,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成分就会消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分解者的作用与生产者恰好相反,它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同时也弹放能量。这样,分解者在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圾化学能释放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中同样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产者也不会长久地生存下去
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产者:自然界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其他分解者、消费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是依赖绿色植物而存在的。由此可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成分。

(2)消费者:是指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取食其他动植物的生物。动物只有通过取食这种方法,于能获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3)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的微生物。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或残落物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菌和真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图1—2—4所示。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也有少数属于消费者,如菟丝子缠绕在大豆上,营寄生生活;动物大部分是消费者,但有的动物也起到了分解者的作用,如蚯蚓、蜣螂等腐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