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回答1~2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

    A、电子制造业
    B、服装制造业
    C、食品加工也
    D、黑色金属冶炼也
    2、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     ]

    A、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
    C、西气东输
    D、人口迁移
    本题信息:2011年0113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回答1~2题1、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 主要考查您对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产业转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 产业转移

工业联系:

有工业生产就有工业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杜会化、专业化的必然结果。
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业联系见下表:

工业联系 表现 举例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纺织厂和印染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①概念:工业集聚是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起来形成集聚的现象。
②意义: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③形式:工业集聚的形式多样,原因、结果也不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传统工业的集聚和新工业的集聚。

集聚形式
传统工业的集聚 新工业的集聚
集聚原因 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在生产上有投人一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要获得规模效益而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集聚结果 形成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即传统工业区) 形成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地域(即新工业区)
工业部门和工业地域
钢铁工业集聚形成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集聚形成石油化工区 电子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日本“硅岛”、德国的慕尼黑、英国的苏格兰等地
工业集聚作用: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

工业集聚地域形成类型及性质分类: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①形成类型: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二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②发展类型:
不同的工业部门,因其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需求不同,以及自身的工业生产特点,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发展条件 钢铁工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等生产过程复杂,其内部的工业联系比较复杂,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发育程度高 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这样形成的工业地城,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发育程度低
发展
特点
面积大,往往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 面积小,发育程度低,发展潜力小
举例 钢铁城、汽车城 面粉厂、钱点厂、糖果厂

产业转移: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
(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分析如下:

产业转移规律:

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移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3)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其差异可列表比较:

微笑曲线:

对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V”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则是加工生产。一般而言,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在20%~25%之间,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

“微笑曲线”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抛物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利润最低的部分。
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
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这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台湾的一部分产业大规模转移到大陆,例如机电、IT、化工等行业。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台商有很强的吸引力。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为了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现象也经常发生。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