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字束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秀才);三试於乡,不售(不第。未考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guī阅读)。善医,即以医自居。
    ——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时珍曰:“蘋,乃四叶菜也。……《韩诗外传》谓浮者为杏,沉者为蘋。曜仙谓白花者为蘋,黄花者为杏。苏恭谓大者为蘋,小者为杏。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杏。……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杏也。其花并有黄白二色。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泰者,萍蓬草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蘋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
    ——《本草纲目》第十九卷草部   

    材料三  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花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他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
    ——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李时珍认为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问题的?这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治学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旧本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各列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次之以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从草木也。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凡例》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反映了李时珍怎样的药物分类方法?有何重要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近代科学……而当时的中国文明却没能够产生与其相似的近代科学”。
    (4)请你谈谈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北京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倩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时珍,字束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秀才);三试於乡,不售(不第...” 主要考查您对

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众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李时珍的从医之路

李时珍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的百科全书”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 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 众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 李时珍的从医之路
  • 李时珍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 “中国的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
①政治上:先进统一、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繁荣
③文化上:兼收并蓄
④对外关系上:开放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与创造
⑥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

中国科技16C以后滞后的原因: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限制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③文化上:科举制度、思想专制
④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
⑤科技缺陷: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未能向近代理论科学转变


 固守农耕经济:

社会与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工业化得发展,近代科学开始萌发,并在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相互鼓荡中迅速发展。而中国明清,特别是明清政府固守农耕经济藩篱,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与西方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原因;

中国 西方
经济上 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分散、封闭的特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应有的动力。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
政治上 封建制度开始衰落,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科技。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外交上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包括科技的交流。这个时期,来华传教士带来了一些西方科技(如利玛窦),但没有促使中国科技完成质的突破。 殖民扩张,开拓市场。市场的扩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上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迷恋于“之乎者也”间,陶醉于故纸考据中。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人”的解放。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中西科学在特征和本质上的差异:

①中国科技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②西方科技主要是理论研究。大多数科学家研究的方法是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
③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在本质差异上的具体表现。


人物简介: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时珍的从医之路:

1、医生世家:
明代中期,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州的一个医生世家。祖父是个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医学造诣精深,后被朝廷录用为太医院吏目,晚年辞职还乡,在蕲州玄妙观设诊,坐堂行医,为民治病,医德高尚。李时珍从小就饱尝疾病的痛苦,心里早早萌发了当一个好医生的志向。李言闻行医之余,著书立说。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和心得,写成了《四诊发明》、《痘诊证治》等医书。与此同时,还把自己对药物学研究积累的成果,编撰成《月池人参传》、《蕲艾传》等医书。
在这样一个医生世家中成长起来的李时珍,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自然而然也步入了医学和药学的道路。

2、少年立志——弃科举从医:
尽管李时珍在医药方面,具备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但他的父亲却并不愿意李时珍步自己的后尘。因为在那个年代里,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他希望李时珍能参加科举考试,在仕途方面发展,好光宗耀祖,改换李家门庭。于是他耐心地指导李时珍专攻“五经”、“四书”、苦练八股文。而李时珍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刻苦用功专心致志,不到12岁就能博通经史。14岁那年,李时珍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
李时珍的父亲希望他继续攻读,准备进一步参加“乡试”,可是李时珍的兴趣并不完全在攻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上,这些经史文章干涩、枯燥,他逐渐对从医这一职业越来越感兴趣了。李时珍爱好医药,喜读医药典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但在当时“以考为先”的封建时代,李时珍却不能违背父愿,他一连参加三次乡试,都没有被录取。他对参加这种八股文科举考试,越来越没有兴趣,于是决心放弃科举考试,一心一意去研究他所喜爱的医药专业。

3、读书十年:
科举考试失败后,李时珍坦诚地告诉父亲,再继续参加乡试,已毫无兴趣,如果从师苦读,一定不辜负父亲的厚望。李言闻同意儿子承师学习,李时珍后来从师于顾问(顾日岩名问)。顾问的大家风范、高尚品德对李时珍的影响颇大,顾家珍藏的丰富的经典史籍,也大大地开阔了李时珍的视野。李时珍在顾家受到良好的知识熏陶,这为李时珍日后立志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从师于顾日岩后,李时珍发奋苦读,除对经典著作精深研读外,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占卜、星相、乐府诸家”,无不阅览,对某些感兴趣的问题还作深入的探讨,而一些有意义的记述哪怕是短短几句话,都作好笔录,以备日后引用和查考。李时珍有机会阅读到顾家和自家没有收藏的书种,或不同版本的书籍,这些知识对他以后成为一代名医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受父亲李言闻的影响,李时珍虽在习儒苦读,但对医药方书是很熟悉的,在李言闻的书房里,李时珍几乎熟读了所有医药藏书。跟随父亲诊治病人,又为李时珍提供了临床实践的大好机会,也弥补了李时珍临床经验之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时珍独立诊治病人逐渐得心应手,医名也远播蕲州城内外。李时珍为了减轻父兄的经济负担,拯救乡民,多次向父亲要求独立行医,并专门写了一首明志诗,郑重地交到父亲的手里:“身如逆水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自此以后,李言闻竭尽全力支持李时珍以医学为业。李时珍苦读十年,乃至闭户不出,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和药学知识,为日后编著《本草纲目》奠定了雄厚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4、任职皇室——广开眼界:
李时珍的高超医术,得到楚王赞赏,他特地派人聘请李时珍为王府侍医。李时珍非常羡慕楚王府极好的藏书条件,便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把前人修撰“本草”所引证经史百家的材料,一一找到出处,直接查阅并研读原著,以便准确地把握其本意。他还注意阅读那些前人没有涉及、被忽略了的书籍文献,在古代学术的宝藏里,进行更多的发掘。这样一来,无论经史巨著,或是诗文专集,他都有了许多新的涉猎和收获。
在进入楚王府几年后,李时珍被楚王推荐到太医院中任职。在太医院里,李时珍更加勤奋地从事药物研究,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李时珍对存于太医院的大量草本、医书进行广泛研读、摘抄和整理,利用闲余时间与其他太医们进行交流和切磋,获得大量的临床经验,真正做到广纳博采,搜罗百氏。他还对“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占卜星相、乐府诸家”根据需要进行记录和分类。
堆放在太医院御药库和寿药房的各地贡品,和从外国进口的形形色色药材,使李时珍大开眼界。他带着在上古本草中所发现的问题,结合这里的实物,逐一加以研究、比较和鉴别,获益匪浅。

5、行医著书——《本草纲目》:
重编一部新“本草”,是李时珍时刻不忘的大事。来到太医院后,他已多次报请太医院使转奏朝廷,建议朝廷重修“本草”,造福生民。太医院使认为上古本草属经典之作,岂宜擅自改动。同时,一个进院不久的御医,就想主持这么大的编撰项目,不是太目中无人了!而且太医使认为,李时珍虽然具有真才实学,但为人过于刚正,一心想主持编修新“本草”,太“狂妄”,故一直采取压制的方法,不让他与朝廷的达官有接触机会,更不能让皇帝知道他的想法,并处处人为地设置障碍。李时珍考虑再三,认为在太医院要实现重修本草这一愿望是难以实现的,毅然托病,向太医院提出辞呈。


评价:

1、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被称为“医中之圣”。他的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2、《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遍及全世界,西方人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3、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植物分类法早近200年,被达尔文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简介: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1、原因:
历代的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缺陷,不仅分类杂乱,内容谬误,还漏载了许多药物。每当李时珍发现因用药不当而导致贻误病情,其原因多在于历代本草医籍记载有误时,深感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中存在太多错误纰漏。这些错误的危害,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人的生命,于是,他决心编写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使之“寿国以寿万民”。
2、过程:
研读大量医药学专著和相关资料,广泛地向农夫、渔民、猎户、樵夫请教,亲身实践、实地考察,历时近30年,三易其稿,1596年正式出版。
3、内容:
全书共收录药物1892种.新增效果较好的新药材374种;附药方11096个;全书还附有1000多幅药图。
4、历史贡献:
(1)《本草纲目》集16世纪前,扣国中药学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本草纲日》不仅是一部药物学巨著,还在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领域有所建树;
(3)对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一次大综合,把古代医药科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4)对中国和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5)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特点:

《本草纲目》体例严谨,医药兼备,重点突出,真正是“博而不繁,详而有要。”
《本草纲目》在药学上首创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建立了本草学的新体系,对明代前的药物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纠正了历代本草中药物名实相异,更正了药性药效上存在的错误,丰富了中药学知识。
《本草纲目》虽是一部药学著作,但就其内容而言远远超越了药学范畴,几乎涉及到古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如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等。


中国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1、“本草纲目”之意:
本草:有关中药方面的学问;
纲目:药物分类体系
2、编写原因:
李时珍之前药物分类体系错误不少、名称混乱、用药不当、害人不浅……
3、编写过程:
① 十年阅读鉴别(读万卷书);
② 亲自采药考察(行万里路);
③ 深入民间请教;
④ 亲自栽培药物
4、内容特点:
① 药物内容丰富:数量多;增加新品种;配有插图
② 药物分类先进: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③ 纠正前人很多错误;
④ 涉猎多种学科;
⑤ 文学色彩浓厚
5、影响及地位:
① “东方医学的巨典”: 集大成之作,被译成多种文字;
② 达尔文称之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③ 其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世界广泛流传。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时珍,字束璧,祖某,父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