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生物

首页
  • 实验题
    许多禾谷类植物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扩散到种子糊粉层,诱导合成α-淀粉酶,α-粉酶再分泌到胚乳中,使储藏的淀粉分解,为胚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材料用具:大麦种子、0.1%淀粉溶液、浓度分别为2×10-5mol/L、2×10-6mol/L、2×10-7mol/L、2×l0-8mol/L的赤霉素溶液、醋酸缓冲液(用以稳定酶的活性)、I2-KI溶液、刀片、青霉素小瓶、分光光度计。
    (2)实验步骤
    ①.选取大小及发育状况一致、健康的大麦种子50粒,用刀片将每粒种子横切成两半,使其切成无胚的半粒和有胚的半粒(如下图),分别置于新配制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备用。

    ②.取小瓶6只分组编号,按下表加入各种溶液和材料,于25℃下培养24h。

    ③.淀粉酶活性分析:从每个小瓶中吸取培养液0.1mL,分别置于事先盛有1.9mL淀粉溶液的青霉素小瓶中,摇匀,在30℃温箱保温10min,然后加I2-KI溶液2mL,蒸馏水5mL,充分摇匀,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吸光度。
    (3)上述试验中,将材料置于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min,然后取出用无菌水冲洗数次的目的是________。如果1号小瓶为空白对照组,则实验材料加_______,3~6号小瓶实验材料加__________。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溶液的吸光度,比较吸光度的差异,实际上是测_______来衡量α-淀粉酶的活性。
    本题信息:2011年湖北省模拟题生物实验题难度极难 来源:姚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许多禾谷类植物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扩散到种子糊粉层,诱导合成α-淀粉酶,α-粉酶再分泌到胚乳中,使储藏的淀粉分解,为胚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某研...” 主要考查您对

各种酶的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

科学研究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各种酶的作用
  • 其他植物激素
  • 科学研究方法
酶:

酶(enzyme)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常见酶:

(1)淀粉酶:作用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按其产生部位分为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和植物淀粉酶。(淀粉遇碘变蓝)
(2)麦芽糖酶:作用是催化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主要分布在发芽的大麦中。
(3)蔗糖酶:作用是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主要分布在甘蔗等生物体内。
(4)脂肪酶:作用是催化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在动物体内分为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等。在动物的胰液、血浆和植物的种子中均有分布。
(5)蛋白酶:作用是催化蛋白质水解为短肽。在动物体内分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等。在动物的胰液、胃液,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都有分布。
(6)纤维素酶:作用是催化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在真菌、细菌和高等植物中含有。
(7)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及其分泌物中,能溶解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可使细菌失活。还可激活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8)固氮酶:能使大气中的氮还原为氨,由两种含金属的蛋白质组成,一种为铁蛋白,另一种为钼铁蛋白。根瘤菌、蓝藻和土壤中各种固氮菌中都含有此酶。
(9)限制酶―磷酸二酯键、解旋酶―碱基间氢键、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键、蛋白酶―肽键。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与功能:

1、赤霉素:
(1)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2)主要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脱落酸:
(1)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2)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
(3)主要作用: ①抑制细胞分裂 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3、细胞分裂素:
(1)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2)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
4、乙烯:
(1)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2)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植物生长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l、植物激素的分类及作用

2、植物生长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1)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植物的生长表现在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日的增多,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体积增大,使植株生长;而细胞分裂素则是促进细胞分裂,使植株的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2)生长素与乙烯:生长素的浓度接近或等于生长最适浓度时,就开始诱导乙烯的形成,超过这一点时,乙烯的产量就明显增加,而当乙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超过了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时,就会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
(3)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强烈地抑制生长,并使衰老的过程加速,但是这些作用又会被细胞分裂素解除。
(4)脱落酸与赤霉素:脱落酸是在短日照下形成的,而赤霉素是在长日照下形成的。因此,夏季日照长,严生赤霉素使植物继续生长,而冬季来临前日照变短,产生脱落酸,使芽进入休眠状态。
3、类比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应用
名称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对应生长调节剂 应用
生长素 幼根、幼芽及发育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 萘乙酸、2,4-D 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③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 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赤霉素 ①促进植物茎秆仲长;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甲用来播种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素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特点:
(1)容易合成
(2)原料广泛
(3)效果稳定
3.实例
(1)剩用乙烯利催熟,如凤梨的有计划上市,香蕉、柿子、番茄等上市前的催熟。
(2)利用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增加纤维长度,如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就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3)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产生α一淀粉酶。
(4)青鲜素可以抑制发芽,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的贮藏期。
4.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两面性
(1)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例子很多,如马铃薯、莴苣使用赤霉素处理可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芹菜、苋菜、菠菜等在采收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喷施可促进营养生长,增加产量;黄瓜、南瓜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喷施可促进雌花分化。
(2)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如青鲜素可用于洋葱、大蒜、马铃薯块茎,延长休眠,抑制发芽,延长贮藏期,但青鲜素是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如果水果远未达到成熟期,营养物质没有足够的积累,此时就盲目地用乙烯利催熟,必然改变水果的营养价值及风味。
科学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
①提出假设
②演绎就是推理
③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
④得出结论
2、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3、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类比推理法、实验法和演绎法。
①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的有限观察的规律。
②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③实验法:通过试验的论证得出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分为: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④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演绎法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检验。它只能从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有效性,而不能从内容上确保其结论的真理性。也可以从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延伸到其结论该以反证明。
4、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
②单一变量原则;
③平行重复原则
5、实验的特性:对照,统一性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讨论结果;分析问题。分为科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等。
知识拓展:

1、生物学的历史研究进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
(1)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叙述
①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1,Aa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
②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③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遗传物质验证的三个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
(3)酶发现过程中的实验:
①1777年,苏格兰医生史蒂文斯从胃里分离一种液体(胃液),并证明了食物的分解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
②1834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希腊语中的消化之意)。同时,两位法国化学家帕扬和佩索菲发现,麦芽提取物中有一种物质,能使淀粉变成糖,变化的速度超过了酸的作用,他们称这种物质为“淀粉酶制剂”(希腊语的“分离”)。科学家们把酵母细胞一类的活动体酵素和像胃蛋白酶一类的非活体酵素作了明确的区分。
③1878年,德国生理学家库恩提出把后者叫作“酶”。
④1897年,德国化学家毕希纳用砂粒研磨酵细胞,把所有的细胞全部研碎,并成功地提取出一种液体。他发现,这种液体依然能够像酵母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这个实验证明了活体酵素与非活体酵素的功能是一样的。因此,“酶”这个词现在适用于所有的酵素,而且是使生化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这项发现,毕希纳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4)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植物的向光生长和胚芽鞘实验
2、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地观察生物体内或细胞内生理、生化过程,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例如,用C、O等同位素研究光合作用,可以详细地阐明叶绿素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什么是从这些简单分子形成糖类等大分子的中间物,以及影响每步生物合成反应的条件等。
3、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从DNA复制、RNA转录到蛋白质翻译均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酶切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研究证实了DNA分子中碱基排列规律,在体外作合成DNA的实验:分四批进行,每批用一种不同的32P标记脱氧核苷三磷酸,32P标记在戊糖5'C的位置上,在完全条件下合成后,用特定的酶打开5'C-P键,使原碱基上通过戊糖5'C相连的32P移到最邻近的另一单核苷酸的3'C上。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首次提出了DNA复制与RNA转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从而建立了分子杂交技术,例如以噬体T2-DNA为模板制成[32P]RNA,取一定量T2-DNA和其它一些DNA加入此[32P]RNA中,经加热使DNA双链打开,并温育,用密度梯度离心或微孔膜分离出DNA-[32P]RNA复合体测其放射性,实验结果只有菌体T2的DNA能与该[32P]RNA形成放射性复合体。从而证明了RNA与DNA模板的碱基呈特殊配对的互补关系,用分子杂交技术还证实了从RNA到DNA的逆转录现象。
4、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的贡献还表现在:
a、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三个连续阶段,即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的研究;
b、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c、核酸末端核苷酸分析,序列测定;
d、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e、RNA中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向蛋质中氨基酸传递的研究等等。
为了更好地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除了有赖于示踪剂的高质量和核探测器的高灵敏度外,关键还在于有科学根据的设想和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以及各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发现相似题
与“许多禾谷类植物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扩散到种子糊粉层,...”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