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辨析题
    阅读下列语句,找出错误,并改正。
    (1)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把罗马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马共和国通过三次战争打败了希伯来人,称霸地中海。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述是《天演论》把爱因斯坦的进化论介绍到了中国。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章西女王率领起义军队英勇斗争,沉重的打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山西省期中题历史辨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语句,找出错误,并改正。(1)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把罗马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和《海国图志》,严复和《天演论》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和《海国图志》,严复和《天演论》
  •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 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的代表作,该书初刊于1842年,共50卷,后扩编至100卷。这部书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之下,根据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著而成的。这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科技知识的著作,在当时堪称中国人编著的介绍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明确地提出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 不仅对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启蒙作用,而对日本的学术和政治也有过重要的影响,被日本维新要人视为“枕中鸿宝”。

《天演论》:
《天演论》 是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严复在《天演论》 中加入了大量的按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为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著作的书。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对当时国内鼓吹变法图强和提倡维新运动起过积极作用。
魏源和严复的思想的异同:
魏源和严复作为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例如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他们对学习西方的内容不一样,魏源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而严复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的“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思想则侧重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两位思想家是近代主张学习西方长处来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思想家,其主张虽符合时代的发展,但是他们的思想经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证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行不通的。
评价魏源的思想: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基于这一目的,他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增设水师科;改革考试制度。他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因为在民族危机面前,魏源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握敌人的场地,克敌制胜,这是他爱国的重要表现。他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严复和《天演论》:
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译作《天演论》。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了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作用。严复的思想对戊戌变法影响很大。
《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
《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前书。所以,《海国图志》被人誉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天演论》的主要思想:
《天演论》英文书名直译应为《进化论与伦理学》。作者赫胥黎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朋友,也是达尔文学说的忠诚拥护者。《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的,赫胥黎坚持并发挥了这一思想。
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提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严复在按语中指出,植物、动物中都不乏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例子,人类亦然。人类竞争其胜负不在人数之多寡,而在其种其力之强弱。面对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严复尖锐指出,中国再也不能不看实际地妄自尊大,弄得不好,就会亡国灭种。《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但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它启示人们,中国目前虽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塞尔维乌斯改革:
王政时代后期,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增强罗马的实力,调整社会内部关系,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传统归于塞尔维乌斯名下的所有改革措施不完全合乎历史真实,但有关这次改革主要内容的记载,符合当时罗马社会历史发展情况,无可怀疑。(一)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二)对公民及其财产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5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三)创设森都利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塞尔维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元老院:
王政时代公社的主要机构之一。它理论上是为库里亚会议准备议案并作国王的顾问,实际是却能操纵库里亚会议并对国王施加决定性影响,它真正拥有审批或否决库里亚会议决议之权,选举国王亦由其一手包办,元老院在内政外交等一切国家大事上拥有决定权的传统,贯穿于整个罗马历史的大大部分时期。

王政时代:

古代罗马从公元前753年建城到公元前509年推翻王政改行共和制为止共244年,经历了7个国王,古典史家把这段时期称为“王政时代”。
罗马共和国:
1、建立:
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暴君(高傲者塔克文),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并与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2、地理位置:
位于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渐建立起来的。
3、发展:
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和迦太基,还向东远征。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4、衰落:
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了政权。
5、灭亡: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罗马城的起源:
一切古代民族和国家起源的历史都难免和神话传说混在一起。罗马城的起源也不例外。传说,罗马人的始祖是特洛伊战争时期特洛伊城的王子伊尼阿斯。特洛伊陷落后,伊尼阿斯背父出逃,最后渡海到意大利,并娶当地国王拉丁努斯之女拉维尼来为妻。伊尼阿斯死后,其子阿斯卡尼阿斯在拉丁姆建阿尔巴·隆加城。此后王位代代相传,当传到努米托尔的时候,王位被其弟阿穆利乌斯篡夺。阿穆利乌斯为确保王位,强迫努米托尔之女西尔维娅作维斯塔贞女。可是西尔维娅为战神所爱,生了一对孪生子。阿穆利乌斯命令将这对孪生兄弟扔入第伯河中。河水将孩子漂到了岸边。后来被一位牧人(名叫法斯图鲁斯)抚养长大。哥哥名叫罗慕路斯,弟弟则叫列莫斯。兄弟俩杀死阿穆利乌斯,并将王位归还其外祖父,自己在别处建城。在建城过程中,兄弟间发生争吵,结果兄杀其弟,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该城,罗马城由此产生。据罗马作家瓦罗推算,罗马建城的年代为公元前754——753年。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  马其顿王国国王(前336~前323),军事统帅。生于马其顿首都培拉。他相貌英俊,擅长狩猎。13岁从师亚里士多德,但醉心于兵法,跟随其父腓力二世学习战略战术。在随其父征服希腊时,年轻的亚历山大指挥马其顿军的左翼,全歼著名的底比斯神圣军团。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马其顿的)被刺后继王位。他迅速控制了国内政局,平定了骚乱的北方,镇压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公元前334年率3万步兵、5000水兵,发动侵略亚洲和非洲的远征,历时10年。公元前323年6月染疾死于巴比伦。人们把他的遗体装在金棺中运往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座宏伟的陵墓安葬。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目的 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寻找世界的尽头”
帝国建立历程 ①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强大起来
②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国打败了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不久,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大帝。
著名战役 击败波斯帝国主力的战役——伊苏斯战役
影响 伴随着东侵的过程,客观上是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发展

评价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积极影响: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在客观上是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消极作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展领主、掠夺财富,给当地人民打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他死后,强大一时的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也迅速消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示意图: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印度爆发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大起义,起义的起因是“涂油子弹事件”,起义席卷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城市,同时受到了本国封建王公的支持,1858年章西女女王牺牲后,起义部队化解成无数小部分,最终失败,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印度反殖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表现了印度人民的反抗侵略,反抗殖民主义的决心,给与英国殖民者沉重的打击。

章西女王(詹西女王):

拉克西米·芭伊(1835─1858),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主要领袖之一。原为印度詹西邦土王甘加达尔·拉奥的王后。1857年5月印度反英大起义爆发,6月率詹西军民啊应,打败了英军,重登詹西王位。此后,詹西又成为起义的中心。1858年6月18日,女王率军防守瓜廖尔城东,立马横刀与英军骑兵厮杀,英勇战死,时年仅23岁。表现了她非凡的勇气和英雄气概。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的特点: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是先沿海和平原粮棉区后是内陆地区,一点点渗透。
2.英国的殖民手段是分化印度各地的封建小邦,拉拢分化和军事打击并用。
3.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统治而不是直接进行军事占领和建立殖民政府。

章西女王起义历程:
1.时间:1858年3月,女王领导起义军队抗击英国军队。
2.过程:1858年6月,章西爆发起义,反对英国殖民者,女王成为领袖。次年3月,英军攻章西,女王与起义军战士拼死搏斗,23岁牺牲。
3.影响: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联系:同时期的中国发生太平天国运动。)

多角度分析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
这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重要力量和广大人民参加的民族大起义。
1.对印度而言:是印度人民第一次的全国性反英起义。它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2.对英国而言:它沉重打击了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3.对亚洲而言: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运动高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詹西女王像:


《共产党的宣言》: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论家。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1848年)、《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等;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方针。

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恩格斯国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还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成为第一国际的领导人。


《共产党的宣言》所论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特性:
1.指出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服务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2.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
3.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
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
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党派,也就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党,其本质是为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服务;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少数资本家和富人利益的党派,其本质是为维护广大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基础:
1.由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前提。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1.《共产党宣言》是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武器。


我国早期《共产党的宣言》的封面:


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本身也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深厚友谊的概括。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842年11月。恩格斯在回英国的途中,来到德国的科伦,当他笑容满面、热情洋溢地拜访担任《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的时候,马克思对他却十分冷淡。这是因为恩格斯在柏林和几个主观唯心主义空想家有些来往,马克思怀疑他也是这类人物。虽然恩格斯说:“我很久以来就期待着这次会见……”,可马克思只和他说了两句话,就独自埋头看起文章来。恩格斯很失望,由于烦恼,下楼的时候竟把珍贵的手杖都折断了。
后来,马克思看了恩格斯在英国发表的一些批判空想主义的文章,发现他们的思想是相通的,对恩格斯很钦佩,就写信给恩格斯。当恩格斯第二次拜访马克思时,受到马克思热情、诚挚的欢迎。从那天起,俩人成为永不可分的亲密朋友和战友。
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俩人不得不分别居住在伦敦和曼彻斯特,二十年时间里仅有几次偶然的短暂的见面机会,但他们几乎天天通信,交换对政治和自然科学的看法。曾经发生的误解,不但被共同理想消除了,而且随着为争取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岁月的延长,他们的友谊变得牢不可破。
后来,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中也发生过矛盾。1863年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不幸病逝,马克思因为另有急事,没有及时给予必要的同情和关心。为此,俩人曾产生“疙瘩”,但是,他们都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接连六次通信,坦率地交换意见。恩格斯批评马克思“冷冰冰的态度”,马克思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也作了必要的解释。恩格斯在信中深情地说:“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和最好的朋友。”
马克思逝世后,能够整理他的手稿,出版他的遗作的,只有恩格斯一个人。在马克思逝世前的十多年时间里,恩格斯果断地放下了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最后两卷《资本论》,并亲自把它出版。这两卷《资本论》里凝结着他的劳动,闪烁着他的智慧。没有恩格斯,最后两卷《资本论》不可能问世。恩格斯却十分谦逊地说:“我只是第二提琴手而且我想我还拉得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提琴手。”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语句,找出错误,并改正。(1)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把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