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世界水资源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水体的组成
河流特征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
气压带的形成:
气压带 |
纬度位置 |
形成过程 |
成因类型 |
赤道低气压带 |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 |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 热力原因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 | 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 | 动力原因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副极地地区,南北纬60°附近 | 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副极地地区相遇,盛行西风主动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 | 动力原因 |
极地高气压带 | 南北纬90°附近 | 接受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 | 热力原因 |
风带的形成:
风带 |
形成 |
极地东风带 | 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 |
中纬西风带 | 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 |
低纬信风带 | 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 |
特别提示: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4)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环流。
(5)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类型 |
分布规律 |
基本特征 |
主要成因 |
热带雨林气候 |
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 |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
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 |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 |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温两季 |
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 |
热带季风气候 |
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 |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热带沙漠气候 |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 |
终年炎热干燥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
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地中海气候 |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温带大陆内部 |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 |
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达到 |
温带季风气候 |
亚洲东部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极地气候 |
南北两极地区 |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 |
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1、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a、赤道低气压控制;
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
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
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2、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3、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
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
b、东侧暖流通过;
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
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
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4、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5、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6、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
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气温:全年各月均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降水量多少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介于1500-2000mm之间,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年降水量介于750-1000mm之间。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似点:四季分明,夏凉冬暖。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
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
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
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
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
以“温”定“带”——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
热带 |
亚热带 |
温带 |
寒带 |
最冷月气温 | >15℃ | 0℃~15℃ | <0℃ | 最热月<5℃ |
季节变化 | 终年高温 | 冬暖夏热 | 冬寒夏热 | 终年严寒 |
气候类型 |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 |
亚热带季风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 |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
极地气候 |
第三步:
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资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主要从季节变化和年降水量两个方面讨论。
热带气候 | 最冷月>15℃ |
全年多雨,>2000mm | 热带雨林 |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 热带草原 | ||
雨旱两季,>1500mm | 热带季风 | ||
全年很少,<250mm | 热带沙漠 | ||
亚热带 | 最冷月>0℃ |
冬雨型,300-1000mm | 地中海 |
雨热同期,800-1500mm | 亚热带季风 | ||
全年湿润,700-1000mm | 温带海洋性 | ||
温带 | 最冷月<0℃ |
雨热同期,500-1000mm | 温带季风 |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 温带大陆性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水体组成: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分类 | 备注 | ||
空间分布 |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 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 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
水循环周期 |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 |
利用程度 |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 其它 |
水圈:
地球上的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
水体的类型:
海洋水:最主要的,占96.53%。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陆地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陆地淡水:冰川是主体(2/3)
水体之间的关系:
从水的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
水体相互关系 | 图解 | 说明 |
大气降水与河流水 |
|
大气降水是陆地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
冰雪融水与河流水 |
|
冰川储存固态水,输出液态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
地下水与河流水 |
|
河流水与地下水有互补关系,A 图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图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
湖泊水与河流水 |
|
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蓄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补给河流水,人工湖泊——水库的调蓄作用更明显 |
类型 | 定义 | 补给 | 主要特征 |
潜水 |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 |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埋藏较浅 |
承压水 |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 潜水 | 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藏较深 |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水位变化: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
(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流速:
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含沙量:
从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
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冰期:
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例:
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入海口
盐度:
入海口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雨季结合。
例:长江:冬季――盐度高夏季――盐度低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
(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
(1)河流长度、流向
(2)流域面积
(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
(4)河网形态、密度
(5)落差或峡谷分布
(6)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重点解析——等潜水位线:
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
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等潜水位线方法:
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
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特征 |
应用 |
数值 |
判断地势分布和河流流向: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
疏密 |
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密—流速快;疏—流速慢 |
走向和 |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 |
闭合 |
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
水井的位置:
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
排水沟的问题:
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
水资源的特征:
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补给的循环性:可再生;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利水害双重性
1、世界水资源分布:
①影响水资源分布的因素——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水循环的活跃程度
②衡量水资源丰富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2、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特点: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而且时空分布也不均衡;
空间分布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变率大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质量:影响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
古代(落后):沿河、沿湖发展近
现代(发达):生存发展空间扩大
合理利用水资源:
(1)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数量---人口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增加;质量---水质污染
(2)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①开源措施:建立蓄水工程,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工农业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③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推广耐旱农作物;
④工业节水:合理布局减少污水排放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至无水工艺;
⑤城市节水:分质供水,推广节水型器具;
⑥3R原则—— REDUCE、RECYCLE、REUSE(减污、循环、再用)。
与“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