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2009年2月11日武汉召开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工作调度会,要求年内将在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建设示范工程三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力争全国率先。据此并读图回答1~2题。

    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1、武汉城市圈中同级别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与城市圈内城市的等级层次组合正确的是
    [     ]

    A、重叠3级
    B、排斥2级
    C、嵌套2级
    D、交错1级
    2、若干年后武汉城市圈将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大都市,其城市形态可能是
    [     ]

    A、组团式
    B、条带状
    C、放射状
    D、分散式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09年2月11日武汉召开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工作调度会,要求年内将在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建设示范工程三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力争全国率先。据此并读图...” 主要考查您对

城乡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变化

中心地等级及服务功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城乡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变化
  • 中心地等级及服务功能

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

一、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1、基本概念:
A乡村是包括农村居民点、农业用地和相关设施在内的广大农村地域,其中农村居民点称为乡村聚落。
B集是指乡村地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2、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二、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
1、总体分布特征:
A自然条件:好:乡村聚落多;差:乡村聚落少
B地貌形态: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C气候条件:温暖湿润:多;酷寒炎热或干旱缺水:少
2、乡村聚落分布特点:
临近水源所在地;
多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气候、土壤、植被条件较好的地方;
临近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
靠近集市、宗教活动地等。
3、乡村聚落的各种影响因素
A地形:地形崎岖的地方,农户多在自家农田附近建设住宅,使山区的乡村呈现半积聚型或分散型的特征,村落的规模也比较小
B气候:气候条件严酷的地方,乡村聚落的分布具有稀疏的特征
C水文:水源不多,人们会向水源地集聚,村落较大,农舍密集;多水或易发水灾地区,村落采取避水方式,高处建村或形成水上村落
D生产方式:牧民逐水草而居,房屋如蒙古包、毡房等可拆除,形成活动性乡村聚落
E交通运输:比较大的乡村聚落,有许多是靠近交通干线的
F商业贸易:不少乡村聚落因地方性商贸活动而形成和发展
G另外在宗教活动地、旅游地或家族祠堂所在地,有助于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4、乡村集市的分布特征:
A多分布在人口比较多的地方
B靠近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
C靠近地方政府驻地
D靠近是默哀、道观等宗教场所
F与风俗民情有关

三、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


城市的空间形态

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

按照城市用地的形态和道路骨架的形态,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形态,城市常呈团块状,如成都、合肥、华盛顿;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分散,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形态,如重庆地处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连续完整性。


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举例)

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


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的划分:
①划分标准:一般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②城市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2、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
①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②城市的服务范围:到城市来购买商品或寻求服务的顾客来源点的分布范围就是该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城市的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列表比较如下:

③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

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城市数目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城市级别不同,其服务范围大小也不同。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大,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小,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往往覆盖了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往往嵌套在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内。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城市的服务范围。
影响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之间的关系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不同地理位置决定城市能够形成的服务范围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土地平坦广阔,为城市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注意】

城市等级是按人口规模划分的,我国城市不同等级的人口规模可列表归纳学习,这是了解城市等级体系的前提。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附近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不同。
利用坐标图理解城市不同等级划分

“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口诀记忆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相互距离、城市职能的关系:
“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其含义是: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一个城市的等级体系犹如一个金字塔,塔基是数目众多、规模较小的城市;越向塔尖,城市数目越少,规模越大;到了塔尖,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甚至一个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市等级高,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低,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城市等级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中心地理论:

(1)概念: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中心地按照其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等级排列成有顺序的等级系统。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高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又被更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而相同级别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各级中心地最终会形成一个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系统。
在这个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的中央,有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的角上;低一级的中心地又有它比较小的服务范围,它的角上又有6个更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以此类推,直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 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等也影响中心地布局。
正六边形的各级城市的布局:在此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的中央,有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的角上,依次类推,直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各级之间构成了相互嵌套的关系。
发现相似题
与“2009年2月11日武汉召开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工作调度会,要求...”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