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论述题
    全国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发起成立了“丛飞爱心社”并担任社长,积极组织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等活动。为了给山区的孩子辅导功课,她每回都要换乘两次车,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侯海燕曾说过:用无私和真情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虽然累,心却快乐。
    (1)据材料,指出社会公德所调整的关系。
    (2)据材料,说明怎样提高个人的社会公德修养。

    本题信息:政治论述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全国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发起成立了“丛飞爱心社”并担任社长,积极组织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等活动。为了给山区的孩子辅导功课,她每回都...” 主要考查您对

道德及其与法的关系

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

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道德及其与法的关系
  • 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
  • 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道德的含义:

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比较 法治  德治
区别 属性 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功能和地位 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从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联系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使其自觉纳入法律规范中去

法律和道德的差别:

比较方面

法律

道德

产生 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人类社会产生后约定俗成的
表现形式不同 用严格的文字表述,明确具体 存在于认识和舆论中,不成文,概括而笼统
实现方式不同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贯彻 依靠社会舆论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实施
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人们与法律相关的行为 涉及人们的思想、品格、言语、动机及一切行为

道德与法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二者都是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2)二者的调控范围交叉渗透。二者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二者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要求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
(3)二者的社会功能互补。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的他律约束作用与道德的自律教化作用,只有相互补充和密切配合,才能达到建设社会文明的良好成果。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内容

角度

要求

爱国守法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一要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二要遵守法律
明礼诚信  公民在家庭生活、职业领域、公共场所的活动 一要文明礼貌,二要诚实守信
团结友善 公民的集体生活 一要团结合作,二要互相帮助
勤俭自强 公民的个人生活 一要勤劳节俭,二要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敬业奉献 公民的职业岗位 一要忠于职守,精益求精,二要奉献社会

社会主义荣辱观:

(1)我们的荣辱观:
①内涵:荣辱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看法。
②特点:具有更直接、更强烈的主体感受性和实践性,更能够调动人们的自觉能动性。
③地位: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道德基石、道德力量、实践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与时俱进的品格。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体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
②为人民服务的表现形式:为人民服务有共同的要求,又有不同的表现。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敬业开拓、服务上乘,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为人民服务。先公后私、尽职尽责、诚实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利用一己之长,做好工作,守法经营,也是为人民服务。
③措施:在新形势下,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就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通过具体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
(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内容:集体主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第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
第三,坚持集体主义,维护集体利益,要保障个人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②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③措施: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要反对个人主义,尤其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总是以个人为中心,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把他人、集体和社会当成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它不能代表正当的个人利益。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既会给社会、集体和他人造成损害,也会给个人带来失败和不幸。



诚信伦理:

(1)必要性诚信,既是个人的美德,也是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失信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遭受损害。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诚信,就没有健全、发达的市场经济。
(2)重要性:
①诚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要素,具有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价值。
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诚信的最大回报,就是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③对于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来说,无论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讲诚信,都是其立业之基、成功之本。
(3)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①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②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③构建社会诚信机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美德。

竞争伦理:

(1)企业竞争的原因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竞争;优胜劣汰是竞争的根本法则;参与竞争,可以检验自身实力,激发进取精神,磨炼坚强意志。
(2)竞争的形式及要求:

竞争形式  要求
价格竞争 要求生产者尽力使产品的价格低于竞争对手
产品质量竞争 要求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或增加产品的功能
服务质量竞争 要求全面改善服务态度、完善售后服务
品牌竞争 要求塑造符合社会价值标准、为广大消费者认同的品牌形象
(3)正当竞争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正当的竞争,应该遵循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市场上,每个竞争参与者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应该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市场准则,凭自己的实力竞争。
(4)倡导竞争伦理的意义倡导竞争伦理,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化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确立竞争伦理,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5)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对立统一。合作可以建立竞争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优化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目标是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比较生命科技、网络科技、科学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应信守的伦理原则:

内容项目  面临的难题 信守的伦理原则
生命科技 ①器官移植是否合理
②人伦关系的混乱
③是否危及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①尊重人的生命的原则
②公正原则
③自主原则
④安全原则
网络科技 ①网络安全问题
②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
③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①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②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③维护网络安全,不得伤害他人和有损于社会
④不利用网络非法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
科学技术  ① 发展科技的目的不同,会提出不同的伦理原则
②运用科技成果的态度不同,会寻求不同的伦理原则作支撑
③如何处理科技成果的运用与传统伦理的冲突
①把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与人类的福祉相结合的原则 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无害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在当今整个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科技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进步对道德观念的影响:

科技进步能够消除愚昧与迷信,倡导真理与文明。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看,科技进步始终贯穿于每个阶段,直接冲击了野蛮愚昧和封建迷信。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与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推进器,而人类的文明又是道德进步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科技进步推动着人类道德观念的发展,为先进道德的传播以及道德建设提供了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手段。科技进步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丰富了人们道德生活的内容,促进了人类道德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同时,科技进步在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丰富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其信息传播的方便和快捷,也给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使得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更加多样,效果也更为明显。 

科技进步的作用:

科技成果的运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但是,也应该看到,科技成果的运用也潜存着负面的因素。一方面,科技进步及科技成果把人类从精疲力竭中解放出来,使生活更加舒适富裕;另一方面,它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不安,有可能使人成为技术的奴隶,如果失去必要的控制,就会对人类产生消极的甚至是破坏性和灾难性的影响。

 科技发展对人类道德观念的影响:

(1)科技活动扩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创造出新的道德生活内容;科技活动要求人们发扬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类崇高的美德。
(2)科技越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突出、作用越重要,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也越强烈,反映在伦理观念上的冲突就越尖锐。


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1)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指维持正常的自然发展过程,保护好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及其功能,使整个系统处于一种良性的运行状态。
(2)社会的可持续性,是指社会的基本结构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能够使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并能保证同代人之间、不同代人之间在资源使用上的公平分配。
(3)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指把经济的规模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内,在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4)三者的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社会的可持续性是关键,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手段。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是这三种可持续性的内在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

(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2)代际平等的原则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环境保护不好,会使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受到破坏,限制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会抵消经济发展的成果。环境保护好了,可以提高资源的再生能力,增加经济发展的资源储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同时得到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就是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此,要把减少和防止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贯彻到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坚持代际平等的原则:

当代人享有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后代人同样应该享有。由于人类已经拥有迅速消耗自然资源的能力,每代人都有可能损害后代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因此,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如何公平地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公平地享受环境权益,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伦理问题

实现代际平等的原则:

①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是代际平等的重要体现。为此,当代人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应限制在这些资源的可再生速率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只使用“自然资本”的“利息”,而不使用自然资本的“本金”。
②当代人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时,要把所获得的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以力争在某种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前,能够发现新的可替代资源。
③当代人还应控制自己的污染物排放量,把它限制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发现相似题
与“全国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发起成立了“丛...”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