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2010年4月18日,广西北海市文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抓住难得的机遇、融入生动的实践、贴近火热的生活,组织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关注大局,深入实践、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更好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的文艺精品,实现北海文艺事业的跨越发展。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深入基层感受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范付纸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10年4月18日,广西北海市文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抓住难得的机遇、融入生动的实践、贴近火热的生活,组织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关注大...” 主要考查您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文化创新的途径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提醒: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总之,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和“海纳百川”关系:
(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2)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合作和共处。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在文化创新中,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对本民族文化批判继承,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承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因为每一国的文化都有良莠之别。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决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同时,也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创新的途径:
 
 
 
 

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易错点: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提醒: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中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认为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人民群众的构成成分永恒不变。


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  具体阐释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提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地位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 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党的群众观点: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地位: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重大作用的关系: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伟大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观。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依据: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发现相似题
与“2010年4月18日,广西北海市文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召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