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政治

首页
  • 论述题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到8月23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28岁)参加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为更好地迎接大运会,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某校高二(1)班学生围绕“欢乐大运,全民参与”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搜集了以下资料信息:

    信息一 吉祥物设计——“要做就做不一样的”(见右图) 既非动物、也非植物,跳脱以往运动会吉祥物的一贯风格,从简单抽象的外形里透出青春时尚的气息,这就是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吉祥物“UU”给人的第一印象。而这件异想天开的作品来自深圳本地的一个年轻的设计团队,在他们心目中,只有抛开“司空见惯”的元素、坚持“异想天开”的思路,才配得上深圳这样年轻新鲜的城市,才配得上朝气蓬勃的大运会。于是,圈子逐渐缩小,既能代表 “university”又能代表“universiade”的字母“u”成为设计者心仪的对象,于是便有了“UU”。这个蹦蹦跳跳的小家伙似乎来到世间就是传递欢乐和活力。
    信息二 “海之门”------深圳湾体育中心外形像一个“春蚕”, 中心的露天体育场造型别致,
    三面被看台环抱,一面开放式设计可眺望大海,因此也被誉为“海之门”。“海之门”的主要理念是强调“迎进来、走出去”,是大运会开幕式“不一样”的主要创意,届时观众坐在场内,却能通过“海之门”欣赏深圳湾,远眺香港,让场内场外有机融为一体。“春蚕”根据竞赛和观赛为本的体育场设计理念,为运动员、观众、媒体、残疾人等各类人群设置了各种空间、设施。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要会场之一,深圳湾体育中心将在大运会期间承担开幕式、乒乓球预决赛等功能。深圳湾体育中心一体化的设计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置于一个白色的巨型网格状钢结构屋面之下,线条柔美的屋顶犹如孕育破茧而出冲向世界的运动健儿的孵化器,构思新颖,造型独特,与“鸟巢”的设计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一场两馆”的独特结构,又使得“春茧”的施工难度高于鸟巢。“春茧”不仅是深圳的新地标,更代表了深圳市的城市形象,承载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浓厚的深圳情结。
    信息三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特点:1.开幕式本土文化主题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移民文化、客家文化、海洋文化;2. “勿放烟花惊鹭鸟”。开幕式倡导节俭环保办赛,开幕式不燃放焰火。深圳的大运会着眼于“绿色、低碳、简约、活力”,不管是开闭幕式,还是办赛事方面,都将回归体育精神本身,实现环保低碳。
    信息四 大运会志愿者----2011年6月10日晚,尽管暴雨来袭,但深圳大运会开幕式演员训练仍如期进行。暴雨没有阻挡志愿者的训练,这就是"有你有我有精彩"的志愿者精神。来自师范学院的梁晶晶,获得了当晚的每日之星,她的动作柔软,表情投入,在AB组代表的PK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导演组的称赞。梁晶晶认为能把动作做好的关键在于认真和投入,她觉得每个人努力的话都能把动作做得很好。对于她来说,大运会是自家门口的体育盛事。
    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进一步思考探究如下问题:
    (1)根据信息一、三、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国在吉祥物“UU”和开幕式的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9分)
    (2)信息二、三、四体现了哪些《生活与哲学》的道理?(12分)
    (3)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运会,如果你是一个志愿者,你认为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4分)

    本题信息:政治论述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到8月23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只限在校大学生...” 主要考查您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文化创新的途径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提醒: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总之,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和“海纳百川”关系:
(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2)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合作和共处。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在文化创新中,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对本民族文化批判继承,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承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因为每一国的文化都有良莠之别。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决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同时,也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创新的途径:
 
 
 
 

发现相似题
与“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到8月23日在中国深...”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