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探究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时波长变短
    B.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介质中传播时,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长
    C.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波是纵波
    D.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受者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E.太阳光下的肥皂泡表面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F.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G.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H.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
    (2)△ABC为一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其顶角α=30°,P为垂直于底边直线BC的较大的光屏,现一宽度等于AB的单色平行光束垂直射向AB面,结果在屏P上形成一宽度等于2AB/3的一条光带,求三棱镜的折射率。

    本题信息:2010年同步题物理探究题难度较难 来源:马凤霞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时波长变短B.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介质中传播时,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长C....” 主要考查您对

波长、频率和波速

多普勒效应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电磁波

折射率

光导纤维

薄膜干涉

光的偏振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波长、频率和波速
  • 多普勒效应
  •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 电磁波
  • 折射率
  • 光导纤维
  • 薄膜干涉
  • 光的偏振
  •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波长:

1.定义: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通常用λ表示
另一种定义方式: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2.意义:波长反映了波在空间的周期性
平衡位置相距的质点振动相同,平衡位置相距的质点振动相反(其中n=0,l,2…)
3.备注:①注意定义中两个要素:“总是”,“相邻”
②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③在一个周期内机械波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周期与频率:

1.概念: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或频率是相同的,它们都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或频率,这个周期或频率也叫做波的周期或频率
2.关系:频率与周期的关系:
3.备注:①波源振动一个周期,被波源带动的质点刚好完成一个全振动,波在介质中传播一个波长
②波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形成完整波的个数;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中某点完整波形的个数;等于介质内已开始振动的任一质点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等于单位时间内沿波传播方向上传播距离与波长的比值,即传播距离内包含完整波形的个数
③每经历一个周期,波形图重复一次

波速:

1.定义: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2.定义式:
3.意义:波速是指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程度
4.备注:波速与质点振动速度不同,且与其无关

三者关系:

1.定量关系:经过一个周期T,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λ,所以
2.决定因素:(1)周期T和频率f取决于波源,与v、λ无关,与介质无关。波从一种介质进人另一种介质时,周期和频率是不变的。
(2)波速v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f,λ无关。
(3)波长λ决定于v和f(或T),只要v和f其中一个改变,λ就改变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互判方法:

已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相反,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1.上下坡法
沿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振动,“下坡”的点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如图所示。
逆着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上振动,“下坡’’的点向下振动。

2.同侧法
在波的图像上的某一点,沿纵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振动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x轴方向画一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如图所示。

3.带动法(特殊点法)
如图所示为一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根据波的形成,靠近波源的点能带动它邻近的离波源稍远的点,可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在质点P附近靠近波源一方的图线上另找一点P',若P’在P上方,P '带动P向上运动,则P向上运动;若P’在P下方,P带动 P’向下运动,则P’向下运动。

4.微平移法
将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做微小移动,如图中虚线所示,由于质点仅在y轴方向上振动,所以,即质点运动后的位置,故该时刻A、B沿y轴正方向运动,C、D沿y轴负方向运动。


多普勒效应:

1、定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特点: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定性分析: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一定的,观察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1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增加,观察到的频率增加;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观察到的频率变小
4、备注:
(1)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本身的频率并没有变化,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2)多普勒效应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产生原因的定量分析:

设u表示波源相对介质的速度,v表示观察者相对介质的速度,V表示波的传播速度.f和f'分别表示波源频率和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1)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都不动,单位时间内波源振动f次,波传播距离在数值上等于V,即发出的波分布在长度V上,共有f个波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是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数,故即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如图甲所示。
(2)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而观察者向波源运动,则渡相对观察者的速度为,根据公式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加为波源频率的倍一同理可知,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如图乙所示。
(3)观察者静止,波源以速度u向观察者运动,波速V与波源的运动无关,但波长被压缩为故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反之,若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如图丙所示。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理论内容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够产生磁场。根据这个理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联系,交替产生,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即电磁场
深度解决 (1)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
(2)恒定的磁场不产生电场。
(3)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电场。
(4)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5)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
(6)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1)变化的磁场产生的电场叫感应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的磁场叫感应磁场。
(2)感应电场与感应磁场的场线都是闭合的曲线,而且相互正交、套连。
(3)感应电场的方向可南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磁场的方向可由安培定则判定

电磁波:

概念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并不局限于空间某个区域,而是由近及远向周围空间传播开去。电磁场这样由近及远地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波的图像
特点 (1)横波,电场方向、磁场方向、传播方向相互垂直
(2)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3.0× 108m/s
(3)可以脱离“波源”独立存在
(4)同一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波速、波长改变
(5)不同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波速越小
(6)电磁波具有波的共性,满足”:A/的关系。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衔射、偏振、多普勒效应等现象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把它们排列成谱,叫做电磁波谱
电磁波是个很大的家族,按波长由长到短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不同的电磁波有不同的特性和作用

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和机械波的对比:


折射率:

1、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表示,即n=sini/sinr。
2、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之比,即n=c/v,因c>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大于1。两种介质相比较,n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n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折射率与频率、波长的关系:


光导纤维:

1.原理:光的全反射
2.构造: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3.传播路径:

4.光纤通信:
①方法: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也可以像无线电波那样,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载有声音、图像以及各种数字信号的激光从光纤的一端输入,就可以传到千里以外的另一端,实现光纤通信
②优点: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容量大。此外,光纤传输还有衰减小、抗干扰性强等多方面的优点


薄膜干涉:

光照射到薄膜上,被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形成相干光
①劈形薄膜厚度均匀变化时,干涉条纹是与劈棱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直条纹,相邻条纹间距相等。
②某处两反射光相遇时的路程差为该处薄膜厚度的2倍,即
③观察薄膜干涉时观察者与光源应在薄膜的同侧。
④白光发生薄膜干涉时形成的是彩色条纹


干涉法检查平整度中凹凸情况的两种判定方法:

 1.基本方法
如图甲所示,两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入射光从空气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形成干涉条纹。如果被检查平面是光滑的,得到的干涉图样必是等间距的。如果某处凹下去,则对应亮纹(或暗纹)提前出现,如图乙所示;如果某处凸起来,则对应条纹延后出现,如图丙所示。(注:“提前”与 “延后”不是指在时间上,而是指由左向右的位置顺序上)

2.旋转法
这是一种方便快捷地判定被检查平面上是凸起还是凹陷的经验性方法,而不是能从定理或定律推导得出的理论结果。具体方法是将干涉图样及装置一起在纸面内旋转90。旋转方向是使装置的劈形空气膜劈尖向下,即装置成“V”字形。如在图甲中需逆时针转过90,此时干涉条纹成水平状态,其上条纹弯曲处的凸起与凹下情况与被检查平面凸、凹情况一致。如在图中,逆时针旋过90后,乙图中条纹凹陷,丙图中条纹凸起,说明对应于乙图的被检查平面上有凹下的地方,对应于丙图的有凸起处。


牛顿环:

凸透镜的弯曲表面是个球面,球面的半径叫做这个曲面的曲率半径。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从上往下看凸透镜,可以看到亮暗相问的圆环状条纹。这个现象是牛顿首先发现的,这些环状条纹叫做牛顿环,它是由两个玻璃表面之间的空气膜发生的薄膜干涉造成的。

在一平玻璃板上放一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如图所示,凸球面与平玻璃接触并构成尖劈形空气薄膜。当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时,显示的一组等厚条纹是以接触点O为圆心的同心圆环,就是牛顿环。其亮、暗条纹的半径分别为

亮条纹:
暗条纹:
式中j为干涉级数,λ为波长,R为透镜的曲率半径。光从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界面发生反射时存在半波损失,故反射光所产生的牛顿环条纹的中心处是一暗点。对于透射光所产生的牛顿环条纹的中心是一亮点。牛顿环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规律是越靠近中心,条纹的级越低,条纹的宽度越宽。这一点可用劈尖干涉的结论来理解。如图,靠近中心处劈尖顶角减小, 增大。

利用牛顿环可以精确检测光学元件表面的精确度.可精密地测定压力或长度的微小变化。


光的偏振:

自然光与偏振光 自然光 若光源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自然光
偏振光 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叫偏振光
偏振片与透振方向 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每个偏振片都有一个特定的方向,只有沿着这个方向振动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这个方向叫做“透振方向”
两种获得偏振光的方法 (1)让自然光通过偏振片
(2)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完全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反射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光线与法线决定的平面,折射光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光线与法线所决定的平面
部分应用 ①拍摄水下、玻璃橱窗内等物体的像时,在镜头前安装的消除反射光的偏振滤光片
②立体电影
③液晶显示屏等
备注 ①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一种横波。
②自然光经过反射或折射后会变成偏振光。除了从光源(如太阳、电灯等)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比较: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同时”的相对性;
2、长度的相对性:,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3、时间间隔的相对性:。时间延缓效应:在静止系中,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称为固有时间,即τ。相对于物理事件运动的惯性系中测得两事件的时间间隔比固有时间长。
发现相似题
与“(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时波长变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