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生物

首页
  • 解答题
    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
    试管编号 加入材料 水温(℃) 恒温时间(分钟) 加碘液后的现象
    1 馒头碎屑+唾液2mL 90 10 A
    2 馒头碎屑+唾液2mL 10 10 B
    3 馒头碎屑+唾液2mL 37 10 C
    4 馒头碎屑+清水2mL 37 10 D
    (1)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实验材料后,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2)表中C:______,原因是______.
    (3)表中A和B都可能:______,原因是______.
    (4)比较1~4四组实验的过程和分别出现的现象A~D,经过认真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本题信息:2006年泰安生物解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试管编号加入材料水温(℃)恒温...” 主要考查您对

消化和吸收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消化和吸收
  •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消化: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被人体吸收。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生物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后产生的氨基酸、葡萄糖、能量等。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这是化学性消化。

吸收是由消化道完成的。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小肠适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1)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处滞留的时间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通过导管送入十二指肠,肠腺分泌的肠液直接进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自利于食物的消化。

(3)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4)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特别提醒:在小肠的吸收过程中,脂肪的消化产物先由毛细淋巴管吸收,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其他消化产物直接由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实验目的:
1、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3、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已经学到的探究方法。
探究实验:
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步骤: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4)5-10分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
发现相似题
与“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