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这副对联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将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空出“花”、“鸟”的位置而成。
    请回答:
    (1)访问作者何不把杜甫诗句写全而要空出这两字呢?你推测一下作者会作怎样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这副对联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将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空出“花”、“鸟”的位置而成。请回答...” 主要考查您对

唐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唐诗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唐诗:
唐诗泛指为创作于唐代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的最高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唐朝文学主要成就的特点:
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了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歌。唐诗在体裁,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任何时期的诗歌都是无法相比的。

唐代诗歌发展以及著名诗人:
 


《全唐诗》:
 
唐代诗歌繁盛的原因:
1.经济上: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而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尤其是唐朝的科举考诗赋,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3.文化氛围上:唐时期,上至宫廷生活,下至百姓生活,无一不可入诗,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4.皇帝个人:唐朝极重诗才,统治者大多是诗赋高手,例如唐玄宗时诗道高手,皇室成员皆以学习诗歌为荣,他们起到了不小推动作用。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正面战场的重要会战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中重要战役:
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中民族英雄:
杨靖宇(被敌人称赞的英雄)、张自忠(全国军人的楷模)、左权(反扫荡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官)、马本斋(回族抗日英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这副对联产生于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