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①灵渠  ②都江堰  ③郑国渠   ④白渠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志超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①灵渠 ②都江堰 ③郑国渠 ④白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主要考查您对

都江堰

郑国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都江堰
  • 郑国渠

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我国当时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示意图:


知识拓展: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区以西的岷江上游。
是在战国末年,由时任秦国蜀郡郡守的李冰及其子主持建造的。它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唯一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引水灌溉、防洪排沙以及水运、城市供水的多重效用。
整个工程可分为渠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渠首又由鱼嘴(分水堤坝)、飞沙堰(泄洪排沙道)和宝瓶口(引水口)等三项主体工程以及金刚堤、人字堤等附属建筑组成。
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郑国渠:
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位置示意图(汉代时期):


郑国渠的修建背景: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刚即位,韩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计。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王的计谋暴露,秦要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秦王政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


发现相似题
与“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①灵渠 ②都江堰 ③郑国渠 ④...”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