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196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运粮良的紧急指示》,6月6日,再次发出《关于为京沪和辽宁调运粮良的紧急通知》,这四个地方库存的粮良够维特几天呢?北京是7天,天津是10天,上海几乎已经没有大米库存,随到隋销,辽宁8——9天。这四个地方,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天津、辽宁是民业基地,如果粮良供不上,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连这样必须力保的地方都如此困难,全国的粮良供应状况不言而喻。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所述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此情况,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经济建设的错误从根本上解决了没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王亚杰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196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运粮良的紧急指示》,6月6日,再次发出《关于为京沪和辽宁调运粮良的紧急通知》,这四个地方...” 主要考查您对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大跃进运动

国民经济的调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 大跃进运动
  • 国民经济的调整
  •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这条总路线的核心内容,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整风运动和发右派斗争扩大化:
1、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地反应在各个方面。
1957年春,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生活的主题。
2、经过:
(1)整风运动:1957年,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党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大量正确的批评和意见,但是极少数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趁机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放肆进攻,公然提出提出要党退出机关、学校、要求政府轮流坐庄,以取代共产党领导。
(2)反右派扩大化:针对当时的情况,为了分清大是大非,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场群众性的反击右派的斗争发动起来,但是,由于当时对阶级斗争的形式估计的过于严重,把人民内部的矛盾当做敌我矛盾的处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了。
3、影响:
(1)逐步导致了政治上斗争扩大化,这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
(2)被错划为“右派”的人,长期受到委屈和压抑,不能再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国家建设事业蒙受损失。
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出现偏差:
在实际建设中,人们容易注意“多”和“快”,而忽视“好”和“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后,在宣传中又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这样,在实际贯彻中,盲目求快就压倒了一切。1957年,苏联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但总路线公布以后,一再加快赶超速度,先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后又改为三年赶上英国,越来越脱离实际。

大跃进运动:
1958-1960年全国范围里试图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展开。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达到高潮、“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从1950年冬开始,这场脱离实际运动逐渐停止。


大跃进运动的特点: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修改指标。

大跃进运动:
1、形成原因:
(1)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2)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
(3)党的领导人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4)国内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后,开明人士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2、表现:
(1)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计划指标,并开始大办人民公社,有的虚报水稻亩产65127公斤。
(2)工业方面,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破坏了环境,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
3、影响:
“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


大跃进时期宣传画:
 

八字方针: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简称“八字方针”)。这一方针的主要内容是:要调整各方面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并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一部分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果;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这个方针改变了“大跃进”以来的高指标,高速度的做法。但是对于急于求成的“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彻底清算。

七千人大会 :
1962年1月至2 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党委和部队的负责人共7000多人。会议初步总结了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踏踏实实地、干劲十足地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并对前几年工作中出现的缺点错误,承担了责任,作了自我批评。这次大会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加强党的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1、背景: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国民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2)从1959年起,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
(3)苏联背信弃义,突然中止与中国的合作,并让中国偿还债务。
2、时间:1959年-1961年

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1962-1965年
2、措施:
(1)1960年冬天开始,党中央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196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带头作自我批评。并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3、作用:
鼓舞了全党全人民,从1962年起,经济发展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七千人大会:

1957~1966年十年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1957~1966的十年中,党和国家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的失误,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许多教训。主要是:
1、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坚定不移地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能因为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离开经济建设这个重点,更不能搞“以阶级斗争为纲”。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把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放在切实可行和留有余地的基础上。不能单凭主观愿望,片面追求高标准、高速度、高积累,或用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办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某种变革。不应离开生产力的现状,轻率地改变生产关系。1958年,由于过分夸大了变革生产关系的作用,在高级社还没有巩固的情况下,就急忙向人民公社过渡,由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结果破坏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出现了连续三年的困难,受到了经济规律的惩罚。
4、要使经济持续稳步地发展,必须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特别要处理好积累和消费,农、轻、重,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等重要经济比例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经济建设和文教及其他建设的比例关系,使其保持协调、均衡的发展。对于比例失调现象,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只有不断地进行小调整,才能避免大起大落,保证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三年“大跃进”期间,由于片面强调积累,强调了国家基本建设,忽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其他事业的发展,结果使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5、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真正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不能夸大敌情,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
6、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反对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也要反对和防止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
在这期间,由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不断发展。中共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这是一个极为深痛的教训。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间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一次政治运动,历时10年。是由于毛泽东同志错误的估计当时我国的政治形势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而发动的,被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红卫兵运动:

红卫兵运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由一群单纯、热血沸腾和政治挂帅的大、中学生组织起来的,随着红卫兵“北上、南下、东征、西进”的大串联如火如荼地展开,红卫兵运动逐渐远离了它的初衷,从而严重地困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正常次序的维护。 

上山下乡运动:

是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由于国家无法解决历年新增长的社会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而不得已采取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文化大革命”运动发生后,由于大学不招生,工厂、商业、服务行业也不招工,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在全国掀起大规模动员、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并持续多年。历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总数多达1650余万人。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到边疆去,经受了长时期的艰苦劳动锻炼和生活上的磨难,为开发祖国的不发达地区,为发展农村的生产、农田水利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大批知识青年正当其学知识、学文化的最好青春年华,却丧失了接受学校教育和继续升学深造的机会,这就不能不给国家建设人材的培养造成难以弥补的年龄断层,给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性质:
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修正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也就是说,有人要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那时候,林彪、江青、康生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1.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制度形同虚设。
2.国民经济损失巨大。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大批工矿企业处于长期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根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十年间,仅国民收入就损失约5000亿元。
3.科技、教育、文化事业遭到破坏。如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学生当红卫兵去闹“革命”,上山下乡,广大知识分子遭到迫害等。“文化大革命”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4.文化大革命是一次内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1.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
4.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196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