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假如有一天,你坐上时光机,来到了大变革的时代,遇上一个农民,与你讲他的日常生活。你认为他哪一句说的是假的
    [     ]

    A.我每天带着铁农具,赶着牛去耕地
    B.我的邻居由于生产的粮食和布帛多,免除了徭役
    C.我刚买了一块土地
    D.请你给我在这张纸上签名留念
    本题信息:2012年期末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假如有一天,你坐上时光机,来到了大变革的时代,遇上一个农民,与你讲他的日常生活。你认为他哪一句说的是假的[ ]A.我每天带着铁农具,赶着牛去耕地B.我的...” 主要考查您对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商鞅变法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商鞅变法
  •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铁农具和牛耕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


与过去相比,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劳动工具的变化: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过去: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
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作用:
1、经济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政治上:使得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状况:
 
我国最早使用铁农具的记载:
我国铁农具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之际,又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用来制造韧性铸铁农具,从而使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这项发明比西方早2000多年。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④统一度量衡,在秦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
商鞅变法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发动的一个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以至于商鞅被害。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的发展和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经推行18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

 

春秋

战国

目的

增强实力,争做霸主

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制统治

内容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

特点

维护旧的奴隶制

用封建代替奴隶制

阶级

旧奴隶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强有力的统治阶级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全面彻底。
3、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个人对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4、商鞅取信与民,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得到人民的支持。

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

1、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
2、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南门徙木立信:

徙木为信: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于《史记·商君列传》有这样的记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意思是: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蔡伦改进造纸术:
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的传播和意义:
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7世界传到了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来经过了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和非洲,欧洲人又带着纸张传进了新大陆美洲。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造纸术从我国传播出去以前,朝鲜、日本用过简和帛写字,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树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的“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作纸写字。在这些书写材料中,有的很脆,有的很笨重。据说欧洲在没有纸之前,抄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因此,这些材料也都不适于大量使用。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后,解决了上述困难,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时间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正如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我国四大发明的时候所说的:“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一个没有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现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发现相似题
与“假如有一天,你坐上时光机,来到了大变革的时代,遇上一个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