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下图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图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游客好评。请据图简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天津高考真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极难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河流特征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条件评价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河流特征
  •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 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条件评价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水位变化: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
(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流速:

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含沙量:

从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

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冰期:

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例:
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入海口

盐度:

入海口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雨季结合。
例:长江:冬季――盐度高夏季――盐度低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

(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
(1)河流长度、流向
(2)流域面积
(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
(4)河网形态、密度
(5)落差或峡谷分布
(6)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重点解析——等潜水位线:

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
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等潜水位线方法:

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
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特征

应用

数值

判断地势分布和河流流向: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疏密

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密—流速快;疏—流速慢

走向和
弯曲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

闭合

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水井的位置:

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

排水沟的问题:

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


人口增长模式:

1、概念:
又称人口在生产类型,反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口增长处于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2、决定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的历程: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人口问题表现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策

发展中国家

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

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实行计划生育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加剧

劳动力不足、兵员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中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

1、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2
、人口增长过快

(1)产生的原因:人口再生产处于过渡型的国家,出生率仍然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主要分析为什么死亡率下降,也可加人出生率高的原因。)

(2)带来的问题: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过度开发利用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粮食短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经济问题;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环境的恶性循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相伴发生的,分析时需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3)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转变。(政策强制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从根本上还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


3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1)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指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公布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6,20051%抽样调查为118.58,个别省份甚至超过130。出生人口性别比已严重失调。

(2)危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不仅仅是人口问题,而且是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影响着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势必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构成极大威胁。

(3)产生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男女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人为的技术干预等。(另外,战争可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小,重工业发展可使其增高,轻工业发展可使其降低等。)

(4)对策: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宜传教育,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等。


世界人口图示优点及示例:


旅游资源的价值:
 
价值 含义 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 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康体娱乐价值 利用旅游资源能满足旅游者康体娱乐的需要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的评价:
(1)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优越的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能够提高旅游区的可进人性,使游客“进得来,出得
去,散得开”,也就是要让游客来得方便、在旅游区逗留期间活动方便以及结束游览后离开方便。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2)区位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特殊的地理位置可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例如,旅游资源所在地靠近中心城镇,吸引力便会相应增
加。交通条件决定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人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
(3)世界上许多旅游点(区)因其特殊地理位置而增强了吸引力

2、客源市场评价
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并不一定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市场。
因此,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的前提。
(1)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
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其中,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两个最基本的指标。
(2)客源地
客源地是指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北美、日本。

(3)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
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旅游资源所在地与客源所在地距离越远,旅游资源吸引力越小,客源数量就相应减少。

3、基础设施评价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和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如果这些设施不够完善或比较落后,则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影响图示如下:


其他开发条件的评价:

其他开发条件包括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等。

开发条件 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投资条件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支持,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给予投资者的优惠政策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开发决策
施工条件 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必须考虑工程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工程建设的自然基础条件(如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和物质供应条件(如设备、建材、食品等)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大小和工期长短  
现有开发条件 对那些已具有一定开发利用基础的旅游资源,评价时应注意总结以往开发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开发和保护提供建设性的方案

发现相似题
与“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