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地理

首页
  • 连线题
    找搭档,请按要求为各题目找到最合适的搭档。
    (1)请给下面的地形与美称配对:
    A.塞上米粮川     B.塞上江南    C.八百里秦川    D.匡庐奇秀甲天下   E.华中第一峰
    ① 渭河平原     ② 庐山     ③ 河套平原     ④ 银川平原     ⑤ 神农架
    A配       ;B配       ;C配       ;D配         ;E配        
    (2)请给下列城市与美名配对:
    A.火炉   B.汽车城     C.日光城     D. 钢都     E.九省通衢
    ①鞍山市     ②重庆市     ③拉萨市     ④ 武汉    ⑤ 长春市
    A配       ;B配       ;C配       ;D配         ;E配        
    本题信息:2012年广西自治区期末题地理连线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健华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找搭档,请按要求为各题目找到最合适的搭档。(1)请给下面的地形与美称配对:A.塞上米粮川 B.塞上江南 C.八百里秦川 D.匡庐奇秀甲天下 E.华中第一峰① ...” 主要考查您对

重庆市

辽宁省

吉林省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

湖北省

江西省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重庆市
  • 辽宁省
  • 吉林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陕西省
  • 湖北省
  • 江西省
重庆市:
重庆,简称“渝”或“巴”,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地跨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依北靠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省相连。下辖19区15县4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为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1997年6月18日正式揭牌成立。
重庆市主要地理信息:
1.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地跨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依北靠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省相连。是我国最大的直辖市。
2.重庆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3.重庆气候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
4.重庆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75种,已探明储量39种,是全国特大城市中矿产资源最丰富地区。
5.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比较著名的景点有长江三峡,丹霞地貌等。
6.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舟楫便利,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品集散地,重庆还是著名的工业制造基地之一。
7.重庆历史悠久,保留了大量古迹,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

长江三峡地貌:


重庆山城特色:

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辽河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辽宁省东北方向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渤海和黄海。

辽中南工业区: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和重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海岸线长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阳市、阜新市区及阜新县以外的辽宁省域,面积118501公里,人口约3500万。

 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主要特点:
1.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辽中南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


辽宁省主要地理信息:
1.辽宁省地势北高南低,从大陆向海洋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于东西两侧,向中部平原倾斜。地貌划分为三大区。东部的山地丘陵区。此为长白山脉向西南之延伸部分。西部山地丘陵区。中部平原。由辽河及其30余条支流冲积而成,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5%。
2.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
3.辽宁省森林资源丰富,占全省面积的38%,铁矿、石油、资源在全国前列。
4.辽宁省海上资源丰富,水产品种繁多,共3大类520余种。
5.辽宁省平原广袤,海岸线长,是我国农林渔业大省,在全国的比重均名列前茅。
6.辽宁省拥有我国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发达。
7.辽宁是满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沈阳曾被称作盛京,作为满清王朝的另外一个都城。

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的方法:

1.优化产业机构,引进先进技术;
2.运用南水北调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调整产业结构;
3.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4.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5.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6.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7.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
8.治理环境污染。


辽中南工业基地布局图:


独特的二人转艺术:

北方明珠——大连
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0℃,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无霜期6个月。大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南部沿海风景区、旅顺口风景区、金石滩风景区和冰峪风景区是大连四大名胜风景区。
每年一度的大连国际服装节、烟花爆竹迎春会、赏槐会、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融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享誉海内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大连的新兴产业,2004年接待海外游客52万人次,旅游创汇3.5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170亿元。
100年前,一批对法国文化情有独钟的沙俄工程师揣着巴黎的城建图纸来到这里,希望在这块远东的土地上再造一个“东方巴黎”,由此形成了大连的一大特色——以广场为中心,街道向四面八方辐射。
大连的广场特别多,不大的一块地方,只要有四面辐射的街道,就称之为广场。全城有80多个广场,难怪外地人到大连很容易晕头转向的,搞不清东西南北。大连不仅广场最多,广场文化也同样丰富多彩,绿地、白鸽、雕塑、喷泉自不用说,还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女骑警和圆舞曲。


吉林省: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中部,因省会最初设在吉林市而得名。简称吉。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相望。西南界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省会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长白山垂直植物分布:
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苔原和石山。

吉林省主要地理信息:
1.吉林省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
2.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
3.吉林省山地资源丰富,尤以长白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最。吉林省是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故乡。
4.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
5.吉林省少数民族众多,除汉族外,有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朝鲜族等3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45.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15%。全省4个民族自治地方。
6.吉林省具有丰富、优越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著名的景观有长白山,松花江雾凇等等。
长白山天池:


松花江雾凇: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地理信息:
1.全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2.内蒙古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短促,雨热同期,冬春漫长,干寒多风沙。
3.内蒙古矿物储藏量巨大,是我国发现矿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内蒙古四大露天煤矿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
4.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畜牧业发达,主要品种有三河马、三河牛、鄂尔多斯细毛羊等。
5.内蒙古自治区有49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有400万,占人口总数的17%。
6.内蒙古旅游主要凸显草原特色,比较著名的有那达慕大会、祭敖包等。

草原的重要性
1.草原是生态环境的天然绿色屏障;
2.草原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
3.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宝库;
4.草原生态功能影响全球气候。
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1.建立和完善草原保护制度;
2.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3.实施已垦草原退耕还草;
4.转变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
5.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科技进步;
6.增加草原保护与建设投入;
7.强化草原监督管理和监测预警工作;
8.加强对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领导。
内蒙古资源分布图:


那达慕大会盛况: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
高原气候主要特点:
1.空气稀薄,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
2.日照时间,长气温偏低,温差大;
3.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4.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我国太阳能资源情况对比:

西藏主要地理信息:
1.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2.西藏境内河流密布,同时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
3.西藏拥有独特的高原气候,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4.西藏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体,其他民族还包括汉族、回族、门巴族等。
5.西藏农业历史悠久,西藏人民利用当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培育了种类繁多的作物品种。牦牛是西藏一般家庭主要交通工具,被称作“高原之舟”。
6.西藏名胜古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

宏伟的布达拉宫:


藏族服饰:


“高原之舟”——牦牛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地理信息:
1.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是黄河流经的平坦地区,土壤肥沃。
2.宁夏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南凉北暖、南湿北干和气象灾害较多等特点。
3.宁夏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次之,中部最少。汉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4.58%,回族人口占34.77%。
4.宁夏畜牧业发达,以盛产裘皮,尤以滩羊皮与中卫山羊皮享有盛誉。


宁夏地形图:


河套平原风光:

陕西省: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和长江流域中部,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陕西省地理主要信息:
1.陕西省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2.陕西省气候多样,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
3.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4.陕西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医药制造、非金属矿物、纺织服装等是陕西工业的支柱产业。
5.陕西省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陕西还是我国的革命圣地。重要的名胜有华山、兵马俑、延安革命圣地等。

陕西省地形图:


延安宝塔山:

冬暖夏凉的窑洞: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下沉式窑洞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千多年前,那时人们便开始依黄土凿洞安身。时至今日,窑洞式房屋还广泛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各省、自治区,如陕西、甘肃和宁夏,居住人口达4千多万。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波,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见图),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我的导师刘加平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窑洞建筑: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
湖北省: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东部,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或楚。湖北省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湖北2010年主要城市水资源对比:

Ⅱ级行政分区

年地表水资源量(毫米)

与上年比较(±%)

与多年平均比较(±%)

武汉市   858.6 129.4 65.7
黄石市 1266.0 87.3 66.3
襄阳市 261.6 7.4 -12.2
荆州市 792.7 77.1 72.1
宜昌市 613.5 24.5 -4.7
十堰市 465.5 30.7 31.2
孝感市 493.7 78.9 19.7
黄冈市 933.7 90.5 44.7
鄂州市 1123.4 142.2 77.3
荆门市 322.4 12.1 -2.4
仙桃市 810.4 74.7 97.8
天门市 561.6 58.1 45.2
潜江市 621.1 71.5 67.8
随州市 344.1 119.0 14.5
咸宁市 1354.0 108.1 66.4
恩施自治州 871.2 33.6 -7.0
神农架林区 527.7 13.8 -20.0
全省 666.5 56.0 23.1

湖北省主要地理信息:
1.湖北省地势西高东低,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自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3.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建成以钢铁、机械、电力、纺织、食品为主体、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生产体。湖北已形成十堰-襄樊汽车工业走廊,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4.湖北省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相交于武汉市,京九铁路有一条联络线与武汉相连,使武汉市成为名符其实的“九省通衢”
5.湖北省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壮丽,著名的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黄石国家公园等。

2010年湖北降水分布情况:


武汉长江大桥: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市之首。


 


江西省主要地理信息:
1.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巨大盆地。
2.江西省处于北回归线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江西地势狭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江西省环境独特,拥有十分丰富的植物资源,拥有植物种类4400余类,其中珍惜濒危树种多达110种。
4.江西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油料、蔬菜、生猪、蜜桔、淡水鱼类等农业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传统农业正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5.江西省景色秀丽,同时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重要景点有庐山、井冈山等。

江西地形图:


庐山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