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32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又提供了资本,实现了农业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土地的分离,是一场土地制度的大变革,即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代替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村的封建剥削关系转变为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雇佣剥削,促进了英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业机器的应用和推广创造了条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
    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圈地运动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二: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一定保障。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但强制性的政策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影响农业生产总量,并减少可能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剩余”价值和市场份额。                                     ——钱乘旦、杨豫《世界现代化进程》
    苏联开始实行“全盘集体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它为工业化作出了哪些贡献?(3分)及带来了哪些严重问题?(2分)
    材料三: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的落后的小农业经济束缚落后的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的问题特别严重。由于中国工业化战略启动时人均国民收入只有约60美元,在这种低水平状况下,只有选择农业养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化背景分析》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选择农业养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的原因。(8分)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政策在国民经济政策中的定位发生了变化,较以往显著区别有:一是把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政策措施与工业化脱钩,从产业结构发展层面考虑,要求工农业协调发展。二是改革前侧重讲农业对工业的支援,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强调工业对农业的支援。
    ——《中国共产党对工农业发展关系的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哪些改革?(3分)效果如何?(4分)依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的农业政策在国民经济政策中的定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综合上述问题,对你有何启示?(2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32分) 阅读材料。材料一:“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又提供了资本,实现了农业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土地的分离,是一场土地制度...” 主要考查您对

斯大林模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1、形成过程: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2、主要特征(表现):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影响:
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2)消极影响:
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对其他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会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发现相似题
与“(32分) 阅读材料。材料一:“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