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生命的韧性

    汶川震后,关于生命的故事,悲喜交合,读来令人唏嘘感叹。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那些感人肺腑的细节,让我们有一种直面鲜血和伤痛的震撼。
    生与死,这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它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有时平常得甚至让人提不起谈论的兴致。然而,汶川大地震血淋淋的真实境遇所牵引出来的生死话题,却重重地击打着我们的心灵。无需华丽的词藻,无需严密的逻辑,只要一个真实的故事,就足以让我们泣不成声。这是真实生命的真实力量
    灾难来临时,很多人猝不及防,死神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多的机会。但在乱石瓦砾的覆盖之下,生命残存的意志却从未向死神屈服。是的,千斤压顶之下,人的生命显得那样脆弱不堪。然而,也正是在困难重重之中,人的生命又释放出坚忍不拔的力量。正像那个叫何翠清的13岁女孩,地震时她惊觉脱险,但她并没有因为死亡的恐怖而独自逃生,而是勇敢地冲入死神的魔爪,与之抢夺生命。即使在她与同伴被困废墟的情况下,小女孩还是顽强地坚持“活”的信念,并最终获救。在生命与死亡的对峙中,不是希望驱走恐惧,就是恐惧扼杀希望。生命的韧性就在于死亡的恐吓不会让生命自我萎缩。
    在灾区现场,生命对于生命的呼唤、安慰以及拯救,才使人间许多奇迹得以发生。地震灾难的噩耗传来,各行各业的人们瞬间变成了救援者,纷纷奔赴抗灾一线。灾难的狰狞面目没有吓倒他们,路途上的千难万险没有阻遏他们,他们的善良与悲悯、无私与执著,将他们变成了无敌的斗士。夜以继日,救援者以不屈不挠的斗志,激发着受灾者的生命潜能,也磨砺着自己的生命力。在这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死亡的抗争中,生命的韧性经受住了艰苦卓绝的考验。
    已经消逝的数万生命,已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伤痛。然而,无数人在与死亡擦肩中越挫越勇,使生命焕发出绚烂的光彩。让我们记住在汶川地震中已经远走的生命,也记住在地震中更加坚强的生命。(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这是真实生命的真实力量”一句中,两个“真实”的具体内涵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写小女孩何翠清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命的韧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较难 来源:左佑(初中语文)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本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生命的韧性汶川震后,关于生命的故事,悲喜交合,读来令人唏嘘感叹。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那些感人肺腑的细节,让我们有一种直面...” 主要考查您对

    新闻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新闻阅读
    新闻:
    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新闻的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①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
    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④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六要素
    :(也就是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即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特点:

    及时性、真实性、简洁性、影响力。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新闻、消息、通讯比较:
    1.新闻:
    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新闻也分公众新闻和小道新闻等。
    2.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3.通讯:
    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生命的韧性汶川震后,关于生命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