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语文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彩霞
本试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B.兵革非不坚利也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主要考查您对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推敲实词含义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
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
5.互文见义法
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
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6.成语推断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
文言实词释义九法:
解答文言文试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下面介绍几种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1. 从字形推词义。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形声字分声符和意符两部分,其中的意符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
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2. 从通假字推字义。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顺文句的一种障碍,但我们只要根据通假字规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义来。
例如:“兵不顿而利可全”,把“顿”理解为“劳顿”,就成了“武器不劳顿就可以取得完全的胜利”,意思显然不通,这时“顿”的意思就成了理解全句的关键了。这时,如果我们根据同音形似通假的规律,联想到表示“不锋利”意思的“钝”字,就可以将全句译为“(未经战斗)武器还很锋利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了”,句意就通畅明白了。
3. 根据词语结构推词义。
汉语的构词规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构词法就可以推断词义了。
例如:“民殷富而不知存恤”中“存恤”,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组。我们只要知道“恤”有“怜悯”之意,那么,“存”与之同义并列,就具有与“恤”有联系的“安抚”之意了。又如“存亡之理”中的“存亡”是反义并列,“存”就有“生存”的意思。
4. 按互文推词义。
互文这种组合格式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
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里的“殚”和“竭”是互文。如果知道“竭”的意思是“尽”,就可以推知“殚”的意思也是尽了。
5. 凭对文推词义。
在句中,如果表达的意思互为相反,其所用词语的一方对另一方就构成了反义。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们知道“终日”与“须臾”。是反义对文,这样就可以由“终日”是“整天、时间长”的意思推知“须臾”的意思是“时间短”了。
6. 凭上下文推词义。
这种方法就是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
例如:缪贤对赵王称赞蔺相如时说“臣窃以为其人勇士”中的“勇士”,如果解释为“勇敢”或“勇气”显然不妥,但如果联系到后面词语“有智谋”和他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的表现来推敲,就可以推知“勇士”在句中是指“有胆识的人”。
7. 随文引申推词义。
词有本义和引申义。如果我们按词的本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词的引申义去考虑。
例如:“朝服衣冠,窥镜”中的“窥”的本义是从小孔或隙缝向里看,按这一本义显然解释不通,我们可以顺其本义联想而推断出是“照”的意思。
8. 填补省略成分推词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成分被省略,这无疑增加了理解句意的难度。
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字意义难以落实,若在“奔”字后面补上一个“马”字,则“奔”字意义就可落实为“奔跑的马”,这样整个句子就文通字顺了。
9. 用析句法推词义。
在文言文翻译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对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词类,再据词类去推求词义。这种方法,对解释跨几个类别的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虚词的作用较大。
例如:“信”字在“烟涛微茫信难求”一句中,从结构上看是在状语“难”和谓语“求”的前边,可以推断其词性为副词,这样就可以解释为“确实”的意思了。
上面谈的几种释义方法,在解题中可以根据题干和题肢的具体要求采用某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从不同的几个侧面加以反复推断,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4、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7、名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8、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10、名词的意动用法:
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邑人可之,稍稍宾客其父。
(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父利其然也。
(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会宾客大宴。(《口技》)
(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其一犬坐于前。(《狼》)
(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一狼洞其中。
(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无丝竹之乱耳。
(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
(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如鸣环,心乐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3.石青糁之。
(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卧右膝。
(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诎右臂支船。
(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而竖其左膝。
(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故外户而不闭。
(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2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24.每至晴初霜旦。
(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2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观潮》)
(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
26.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2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动词用作名词):景象。
28.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动词用作名词):马。
29.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30.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31.与余舟一芥。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亲的微小。
3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3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3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
3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五柳先生传》)
(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36.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乐。
38 .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39.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40.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4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42.食之不能尽其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4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腰间挂着)
44.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45.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与“下列各句中加粗字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