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重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品(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改革的规定?请各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项内容。
                                                                             
    (2)这是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时间是在何时,当时的改革者是谁?
                                                                                  
    (3)此次改革的内容还有哪些?请你列举出来。
                                                                                    
    (4)此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制度?改革有何意义?从这次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秋香(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重收授。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 主要考查您对

大化改新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7世纪中叶,日本大化年间开始的一次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7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一部分贵族和皇室成员在留学生的影响下,主张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645年6月12日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发动政变,推翻苏我氏控制的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建元大化,中大兄皇子为皇太子兼摄政。646年元月,颁发新诏书,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租税制,实行租庸调法;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班田制:

646年正月,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诏书,正式宣布实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班田制仿照唐朝的均田制而制定,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班田制实行班田收授,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班田的具体作法是: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户奴婢与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则给公民的三分之一。有位、有职、有功者,按位的高低,功的大小,班给相应的位田、职分田、功田等。除口分田之外,还相应给以若干宅地和园田,为世业田,若绝户还公。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
大化改新的实质:
从天皇开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
大化改新和唐朝制度比较:

大化改新时期建筑: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