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从乡村到城市,不只是一段路;从村民到市民,也不只是一个称谓。让我们透过一组镜头,观察我国的城镇化。
    镜头一
    【人潮】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反映了市场经济中的什么现象?请从经济角度说明小李选择的合理性和风险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二
    【转折】

    (2)一国的城镇人口在超过50%之后,将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但也衍生交通、环境、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结合矛盾分析法说明我们应怎样面对这一“转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三
    【缺席者】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基层政府应怎样创新社会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北京模拟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极难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从乡村到城市,不只是一段路;从村民到市民,也不只是一个称谓。让我们透过一组镜头,观察我国的城镇化。镜头一【人潮】(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主要考查您对

市场调节

就业

民主管理

政府职能及作用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重点、分清主流和支流)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市场调节
  • 就业
  • 民主管理
  • 政府职能及作用
  •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重点、分清主流和支流)
  •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市场经济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资源的优化配置含义:

使资源的利用能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过程。


市场经济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开放性的特征,要树立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
知识运用:反对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原因

作用

平等性 价值规律 (等价交换原则) 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竞争性 价值规律作用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法制性  协调处理矛盾 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合法权益规范经济行为
开放性 竞争的必然结果 优化资源配置
法制性协调处理矛盾 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合法权益规范经济行为 开放性竞争的必然结果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特征:

 

原因

作用

平等性 价值规律 (等价交换原则) 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竞争性 价值规律作用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法制性  协调处理矛盾 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合法权益规范经济行为
开放性 竞争的必然结果 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配置资源:

①原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②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③实现: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
④结果:使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作用:

市场价格涨落能及时、灵活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就业与创业的准备:

(1)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善于展示自己的风采。
(2)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3)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因素。

就业的意义:

A.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C.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D.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F.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G.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原因:

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畅通。

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
①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根本措施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②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改善就业结构和创业环境。
③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创业的后顾之忧。
④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2)个人:
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自主创业。
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①要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②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的竞争中,只有劳动技能,敬业精神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去应对竞争。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虽有行业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就业图谱:


解决就业问题的意义、方针和途径:

(1)解决就业问题的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每个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表现。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我国政府积极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作用。

(2)解决就业的方针: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3)解决就业的途径:
解决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政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要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



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比较:

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
自治区域 农村 城市
自治机构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自治权限 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自治形式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办事公开制,定期汇报制
含义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内容 选举: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
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来规范行为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来监督村干部和村民委会员的工作
选举:居委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管理与监督: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作用 带领村民实行村民自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调解民事纠纷,促进村民团结、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 城市居民委员会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建议等方面发挥作用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

(1)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
(2)参加村民会议;
(3)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4)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居委会性质:

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自治途径: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与经济建设职能中的公共服务的区分:

(1)作用的方式不同。
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是直接的,国家行使这些职能就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健 康、协调、稳步发展。
社会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此公共服务强调政府履行义务,强调政府的服务性,突出政府的主导、主动作用,强调公民的权利。
(2)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
国家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服务对象是企业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的服务对象是公民。

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有何区别:

政府职权是指法律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我国政府的职权是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政府职权通常称为行政权。
政府职责是指政府因拥有法律赋予职权所产生的责任。这体现了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应发挥的作用。
总之,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材用“政府职能”概念来落实课程标准的“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及其作用”的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

具体内容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 护国家长治久安 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 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
⑤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组织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②组织和发展教 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①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⑤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⑥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1)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是相对的,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
(2)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3)政府职能不同于国家职能,要分清执行职能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主体:

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政府的组成部门及 其派出机构,比如国务院、某自治区人民政府、某县教育局、 某街道办事处等。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组织、群众团体、 人民政协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都不能履行政府职能。

正确区分两个“公共服务”:

(1)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各有侧重。
(2)我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里的公共服务专指为经济建设提供的服务,如对企业、对农民的信息引导、技术服务、政策指导等。
(3)我国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侧重社会生活方面,强调通过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于政府职能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如:维护社会秩序是政治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有交叉,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广泛。
(3)判断某项活动是不是政府职能一定要分清执行这一职能的主体是否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如果是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或人民政协,则不属政府职能。
(4)我国政府的有限性:
①在我们的生活中,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是全能政府,不能承担社会生活中所有的职能。
②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有限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2)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直 接干预、管理经济活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以宏观调控为主,是间接引导,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政府应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市场能自行调节的问题,社会和公民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政府不需要插手,政府切实履 行自己的职能,把应该管的事情真正管理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造福于民。

我国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及作用:



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矛盾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区别 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作用不同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面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联系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警示:

矛盾的内涵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高考中经常结合漫画、文言文等素材进行考查。应注意:
(1)哲学中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双方的对立。
(2)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矛盾客观性的认识误区:

(1)人们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3)有矛盾就是坏事。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存在着对应: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区别 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从属地位
作用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联系 ①相互影响。主要矛盾由于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而它的存在与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虽然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主要指两种情况: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上解决了;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其它矛盾可能更为突出,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联系  ①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矛盾的主次方面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区别 含义 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被支配地位
作用 起主导作用 不起主导作用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区别 外延不同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内涵不同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方法论意义不同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做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
实践的方面不同 做题时判断主要矛盾要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等 做题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劣”等
联系 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②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所以,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掌握矛盾分析法,就是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3)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表述,同时矛盾分析方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它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一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2)原理内容: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反对错误倾向: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较:

区别:
(1)含义不同: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理论依据不同: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3)哲学范畴的类属不同:
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
联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实际,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表述,同时矛盾分析方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它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一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现相似题
与“从乡村到城市,不只是一段路;从村民到市民,也不只是一个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