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

书画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盛行

范缜的《神灭论》

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祖冲之和圆周率
  •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 郦道元和《水经注》
  • 书画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盛行
  • 范缜的《神灭论》
  • 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祖冲之:
南朝宋、齐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其中尤其是数学,我国自古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6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数》。


祖冲之:
 

“祖率”:
祖冲之还是两个分数来表示圆周率,一个是335/113,叫密率;一个是22/7,叫约率。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分数形式的圆周率最佳近似值,是当时的最高成就。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把密率成为“祖率”。


《齐民要术》:
北魏末年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其中系统的总结了6世纪以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简介:
《齐民要术》全书10卷,共92篇,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全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土壤整治,肥料施用。精耕细作,防旱保墒,选种育种,粮食好蔬菜作物的栽培,果树的培植和嫁接。畜禽的饲养和医治,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以及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其中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如果树的嫁接,果树的熏烟防霜法,葡萄的冬季埋蔓法等。
《水经注》: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通过为古书《水经》做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著作。

《水经注》:
 


《水经注》内容:
《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学名著,也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东晋书画艺术: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擅长隶、草、真、行,并博彩众家之长,世称“书圣”。他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兰亭序》《黄庭经》等。其子王献之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东晋的顾恺之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以画人物为著称。他的人物画布局严密、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方民歌的风格迥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又有战歌,牧歌)
2、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龙门石窟的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3、思想领域的异常活跃(佛教道教的盛行,尤其是佛教,出现了寺院经济)
4、科技成果突出(科学,农学)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女史箴图》:
 


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宣扬了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


佛教对这一时期的影响:
1、积极:
伴随着佛教而来的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保存了较多古印度佛教的风格;南北朝时,名僧法显到西域取经,归国后写成《佛国记》一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2、消极:
佛教的盛行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首先,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其次,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大量血汗钱。例如梁武帝曾经多次主动“舍身”给寺院,大臣只好凑钱把他赎出来,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第三,寺院经济发展过度,广占田宅,侵扰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与政府的财政收入。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说明了佛教在南朝的兴盛,寺院建筑的华丽和宏大气势,也指出了佛教对百姓的影响。


《神灭论》:
南朝范缜所著驳斥佛教论点的著名论作。范缜是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针对当时王公贵族及士人百姓的崇佛,写出了《神灭论》对之进行驳斥。《神灭论》全文共30条,主要论点有:
(1)针对佛教宣传的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的论点,提出了“形神相即”的观点,认为两者不可分离。
(2)提出了精神是活人的“质”所特有的,只有活人的形体才有精神作用。《神灭论》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尖锐的批驳了佛教的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观点。



《神灭论》的实质:
《神灭论》的实质是用唯物主义思想来反对佛教。提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来驳斥佛教的“灵魂不灭,轮回转世”的观点。


比较范缜《神灭论》王充的《论衡》:
 

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
北朝后期,北周有僧尼二百多万人,北齐有僧尼三百多万人。僧尼有免役调、租税的特权,寺院经济严重影响了官方利益,“国给为此不足,王用因兹取乏”。灭佛运动是北周武帝的改革重要措施,他下令没收寺院财产,让僧尼还俗,还焚烧佛经、捣毁佛像。增加了劳动人手和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是灭佛运动过于绝对化,使佛教文化遭到损失。


范缜:

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
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继承了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到古印度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那时,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雕塑佛像,形成了许多石窟艺术。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千佛洞。这些石窟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和其他艺术珍品。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艺术特征:
由于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受到了西域和汉族文化影响,云冈佛像受西域造像艺术的影响。保存较多的古印度佛教艺术的风格。佛面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凸起,线条简洁,是典型的胡人形象。龙门石窟,无论佛像造型,还是龛饰壁雕,都具有中原文化特征。
龙门石窟:
 

发现相似题
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