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期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每包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同量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  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
    ——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棉制品及棉花进出口的变化情况。
                                                                                                                                                                      
    (2)综合材料二、三、四,分别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本题信息:2012年专项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苑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期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 主要考查您对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然经济:

与商品经济相对应,不是为了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可简称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2)太平天国运动影响;
(3)新思潮的萌发。
2、表现:
(1)洋沙输入,“纺”与“织”分离
(2)洋布输入,“织”与“耕”分离
(3)破产的手工业者成为棉布的消费者
(4)未破产的手工业者生产性质发生变化
3、 影响:
(1)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推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掠夺农产品,对自然经济进行猛烈的冲击。这是中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2.近代企业的发展

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3.城乡联系的加强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快,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城乡经济的联系加强,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个体生产的局限性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分上和协作不发达,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d、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自
(2)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首先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
(3) 投资者:
官僚、地主、商人
(4)代表性企业: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5)影响: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发昌机器厂:

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它是中国最早的私营机器制造厂。初为锻铁作坊,后不断扩大规模,更新设备,至同治十二年已成为初具规模的近代工业企业,称“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制造小火轮、车床等。八十年代称“发昌机器船厂”,俗称“发昌机器厂”,以制造小火轮为主,为当时上海民族资本机器工业中最大的厂家。后因受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陈启沅与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沅是近代中国早期著名的华侨民族资本家。他大约生于1825年,死于1905年。早年,陈启沅在南洋经商,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他将工厂迁至澳门,改称复和隆丝厂。三年后,得清政府许可。又迁回简村继续经营。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