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有关非洲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北非战场地图

    材料二:《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对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独立。基于以上各项目的,三大盟国将继续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斗,以获得日本无条件之投降。
    (1)二战期间,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役。
    (2)概括材料二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非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0103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有关非洲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北非战场地图材料二:《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对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 主要考查您对

万隆会议

中途岛战役

阿拉曼战役

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万隆会议
  • 中途岛战役
  • 阿拉曼战役
  • 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 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万隆(亚非)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4)“求同存异”方针。
(5)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
万隆精神: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殖民,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

“求同存异”方针:

提出原因 面对
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
②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
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含义 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共同愿望: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
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周恩来关于“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求同而不模糊界限,存异而不放弃斗争。在尖锐的矛盾中求同,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异,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原则,也体现了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刻而鲜明的体现,因此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原则。这一方针后来也充分体现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

中途岛战役: 

1、原因:1942年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的东京等城市进行了轰炸,日本举国震动,决定消灭太平洋舰队
2、过程:
①1942年4月,美国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②1942年6月4日,日军向中途岛发动进攻。 
③4日—5日双方展开海空大战,结果,日本失败。 
3、意义:从此日军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4、双方成败原因: 
(1)美国:
①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洞悉日军企图,提前部署兵力,使日军对中途岛奇袭的效果未能达到。 
②美军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2)日本:
①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
②日军战术陈旧,仍想通过古老的舰炮攻击的战术。 
③日军特混舰队担负攻击中途岛和引诱美军舰队的双重任务,装备的更换使日军错失战机。



阿拉曼战役: 

1、经过: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德意军队被迫全线后撤。北非战场的形势也发生了转折。 
2、胜利原因:
(1)德意:
①德意军队的战线太长;
②军队的给养供应出现困难。 
(2)英国:
①英军经过紧急补充,集中了大量兵力。
②蒙哥马利的优秀指挥才能。 
3、影响: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结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是由各国军民在不同的战场上共同完成的,而不是只依靠某一战场的某一战役而单独实现。



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1)背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内容: 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处理和战后世界事宜的安排 
2、1945年春,德国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被粉碎。 
3、盟军的进攻,柏林战役:
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4月30日攻克柏林。 
4、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文件。



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盟军对日本的打击:     
1945年初,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本土;4月,美军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轰炸日本本土,日本经济濒于崩溃。 
2、波兹坦会议:1945年7月 
(1)背景:在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来临前夕。 
(2)内容:①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②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意义:对战胜日本和维护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产生积极作用。
3、中、美、苏对日本的打击和日本投降: 
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
②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进攻日本关东军。 
③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 
④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4、日本投降的原因:
①原子弹和苏军出兵是加速日本法西斯灭亡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战争结局的因素。 
②中国军民的顽强抗战始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③结论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才是打败法西斯的关键因素。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有关非洲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北非战场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