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注定比其他一切动物要过更多的合群生活。物质世界存在着天道的某种秩序,在这种秩序之下,所有的物体都受到第一物体即天体的控制。 蜜蜂有一个王,而整个宇宙有一个上帝。 世俗权力之服从宗教权力,犹肉体之服从灵魂。所以,如果一位主教就世俗权力受其支配的那些事情对事物发生兴趣,或者对世俗权力交其处理的问题发生兴趣,那并不算是越权。 根据既为祭司又为国王的基督启示,教皇的权力在世俗问题和宗教问题上都是至高无上的。
    ——《阿奎那政治著作》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的自由,要保障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记》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阿奎那的思想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材料二中洛克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除立法权外,作者认为的国家权力主要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山东省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段亚金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注定比其他一切动物要过更多的合群生活。物质世界存在着天道的某种秩序,在这种秩序之下,所有的物...” 主要考查您对

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
  •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欧洲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旗帜。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被称为不列颠经验主义,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以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

理性与启蒙的含义:

“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所谓“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同时也强调人的独立自主性,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启蒙的行为其实就是引导人们去思考什么和怎样思考。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而要驱散现实的黑暗就必须使用理性的阳光。因此,所谓的启蒙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由此,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他们把理性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打倒。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事件与时间 背景 内容 指导思想 性质 影响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程度的发展 反对神学世界观,肯定人性 人文主义 思想解放运动,不同程度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强调人权、法治 理性主义 推动人从封建专制统治中解放出来

理性时代的到来:

(1)背景: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17-18世纪 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政治上: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理性主义 
(4)内容: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5)概况: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


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其次,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物质运动的基本法则,科学实验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神学说教;在科学的启迪下,一些思想家们相信人的理性,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法则。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启迪和思想方法。
再次,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人文主义。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思想特点:

把宗教至上理论和理性哲学相结合(自然法则、古希腊哲学)。


阿奎那“君权神圣”:

1、背景:
①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的地位。
基督教大约产生于1世纪中叶,最早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下层民众中间。以后,教会逐渐控制在有产者手中,性质发生转变。基督教在4世纪被定为国教之初,基督教会受罗马帝国皇帝的庇护和控制。进入中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王权衰落,而基督教会则既拥有超越国家的宗教权力,又因拥有广阔的地产和遍布各地的教会组织,从而具有强大的经济、政治世俗权利。
②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是西欧中古时期的重大事件。世俗王权虽然衰落,但不甘心屈于教权之下。在封建领主对于教会地产的征税权力以及国王对神职人员的任命权的问题上,王权同教权进行着长期的斗争。后一问题上的斗争在11世纪所谓的“世俗任命权之争”达到顶峰。此后,双方之间关于权力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
③13世纪的意大利,基督教正统教会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第一,早在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献土”,教皇国(756-1870年)产生。罗马教皇不仅是欧洲基督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教皇国的世俗君主。
第二,在意大利,教权与王权矛盾尤其突出。
第三,早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其正统派利用国家政权的支持,就将不占统治地位的异己派别统统斥为异端。而异端作为一种运动出现,则是伴随市民兴起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异端运动中的派别林立,但有一条共同主张,即反对教会上层骄奢腐败,主张清贫。
2、内容:
①阿奎纳的国家观:
第一,解决王权与神权之争的方法和目的。阿奎纳认为,王权与神权之争的关键是确定二者的权力界限,而不是简单地用一方去压倒另一方。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两者的矛盾,以维持相对的和谐。
第二,教权高于世俗王权。与以往的基督教神学体系相比,阿奎纳更肯定了世俗国家的地位,但坚持教权高于世俗王权。他把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的关系比喻成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世俗权力服从宗教权力,犹肉体服从灵魂。阿奎纳认为,世俗王权服从教权,是实现教权和世俗王权和谐的前提。
第三,王权虽然低于教权,但也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肩负着使世俗之人通过王权统治下的社会生活对实现基督教的最高目标(灵魂得救)有所助益的使命,因而也是神圣的。
②阿奎纳的政体观:
阿奎纳继承了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把国家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六种类型,并以神学的观点和政治经验的考虑为依据,认为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幸福、公共利益的政治目的,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教材介绍了阿奎纳神学的价值判断方面的论据。关于政治经验方面的论据,阿奎纳指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不是由一个人统治的城市或省份,总是因纠纷不止而陷于分裂。
3、作用:
①对教会:维护教会权威与至高无上地位。
②对君主:提高了君主的地位,论证了君主权力的合法性、神圣性、重要性,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注定比其他一切动物要过更多的合群生活。(第44页)
物质世界存在着天道的某种秩序,在这种秩序之下,所有的物体都受第一物体即天体的控制。(第45页)
蜜蜂有一个王,而在整个宇宙间有一个上帝,即造物主和万物之主。(第49页)
世俗权力之服从宗教权力,犹肉体之服从灵魂。所以,如果一位主教就世俗权力受其支配的那些事情对世俗事务发生兴趣,或对世俗权力交其处理的问题发生兴趣,那并不算是越权。(第140页)
根据既为祭司又为国王的基督的启示,教皇的权力在世俗问题和宗教问题上都是至高无上的。(第153页)
──摘自《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 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1.产生背景:英国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动荡,最终实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政治妥协。
2.目的: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也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了最有力的辩护。
3.主要主张:
(1)社会契约学说: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其目的是保护人们生来就有的各种自然权利;如果国王或政府违背了人民意志,人民就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
(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当今社会契约的最完美体现,因而应当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提出分权学说:国家存在着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最高权力为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涉及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所行使。
4.意义:
(1)作为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洛克的民主思想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产物。
(2)其分权理论后来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改造,发展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相对独立、彼此制约的政治理论,对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