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实验题
    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钩码重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1.0
    20.00
    0.7
    40.00

    2.0
    20.00
    1.2
    40.00

    3.0
    20.00
    1.7
    40.00
    (1)实验时,用手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持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第①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3)第③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则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W.静止时拉力F的大小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7N。
    (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本题信息:物理实验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实验数据如下:实验序号钩码重钩码上升的高度h/cm拉力F/N绳端...” 主要考查您对

杠杆及其五要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杠杆及其五要素
杠杆的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和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

一根硬棒成为杠杆的条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②能绕某固定点转到

对概念的理解:
(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在外力的作用下不能变形。例如:撬棒、跷跷板、抽水机、手柄等。

(2)定义中的力,是指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且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但动力和阻力不一定相反。

(3)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而不是平动。

(4)不论动力和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作用于杠杆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5)阻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与动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相反。

(6)不可把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作为动力臂,或把从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作为阻力臂。

生活中杠杆支点的辨别方法:
    支点是相对于杠杆不动的点,但支点一定在杠杆上,支点不一定与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也不一定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若让力的作用线恰好过支点,则力臂是零,这个力不能使杠杆转动。
例:列车上有出售食品的手推车(如图所示)。若货物在车内摆放均匀,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____ ,(写出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

解析:把手推车视为杠杆,当前轮口遇到阻碍时,在E点向下用力时,车身转动;而车轮C却保持相对静止,所以C点为支点;当后轮C遇到阻碍时,人从 E点向上用力,车身转动而车轮B点相对静止。所以此时的支点为B点。

答案:C  B


简单机械知识梳理:

发现相似题
与“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