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实验题
    Ⅰ.(1)在用游标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某金属棒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cm。

    (2)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mm。
    Ⅱ.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已知交变电流的频率f=50Hz。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85cm,x2=3.04cm,x3=4.25cm,x4=5.48cm,x5=6.68cm,x6=7.90cm。

    (1)在计时器打出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v4=      c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加速度a =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Ⅲ.现要描绘标有“4.0V ,0.4A”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中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源:  E1(电动势为2.0V,内阻为0.2Ω);E2(电动势为4.5V,内阻为0.02Ω)
    电压表:V1(量程5V,内阻为5kΩ);V2(量程15V,内阻为15kΩ)
    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约2Ω);A2(量程0.6A,内阻约0.3Ω)
    滑动变阻器:R1(可调范围 0~10Ω,允许通过最大电流5A);R2(可调范围 0~5kΩ,允许通过最大电流0.1A)
    导线,开关若干。
    (1)为了调节方便,准确描绘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应该选用电源_______,电压表_____ ,电流表 _____,滑动变阻器 _______(填器材的符号)。
    (2)在满足(1)的情况下,画出实验中所需的电路原理图(标明所选仪器的符号)。

    本题信息:物理实验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Ⅰ.(1)在用游标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某金属棒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cm。(2)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主要考查您对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目的:
用伏安法间接测定某种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原理: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R=,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l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导线,直流电源(4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50Ω),电键,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米尺。
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断开电键S,求出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5、将测得的R、l、d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发现相似题
与“Ⅰ.(1)在用游标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某金属棒的直径时,示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